非螺旋CT扫描后,层厚的大小不能改变
单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层厚不能改变
非螺旋CT扫描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单层螺旋CT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射线束的宽度决定了单层螺旋扫描的层厚
第1题:
关于颈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颈部与床面平行
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
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3颈椎下缘至第1胸椎
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5mm
E、扫描方式:螺旋或非螺旋均可
第2题:
对螺旋CT扫描方式出现之前的CT扫描方式,目前通称为()。
A.常规CT扫描
B.螺旋CT扫描
C.非螺旋CT扫描
D.普通CT扫描
E.单层CT扫描
第3题:
下面腹部CT检查扫描技术参数错误的是
A、肝脏、脾脏螺旋扫描层厚8mm,层间隔8mm
B、胆道螺旋扫描层厚8mm,层间隔8mm
C、肾上腺螺旋扫描层厚3mm
D、腹膜后间隙螺旋扫描层厚8mm
E、肾脏螺旋扫描层厚5~8mm
第4题:
关于单层螺旋CT扫描层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5题:
对于单层螺旋CT扫描,下列哪项对放射剂量有影响?()
第6题:
关于单层螺旋CT螺距与扫描数据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第7题:
同部位、同范围的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最多的是()
第8题:
准直宽度决定了单层螺旋扫描的层厚
准直宽度可等于有效层厚
非螺旋CT扫描无准直宽度
准直宽度常大于有效层厚
准直宽度与有效层厚无关
第9题:
受检者运动伪影因扫描速度快而减少
由于没有层与层之间的停顿,一次扫描时间缩短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纵向分辨力提高
一般不会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可任意地回顾性重组
第10题:
非螺旋CT扫描后,层厚的大小不能改变
单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层厚不能改变
非螺旋CT扫描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单层螺旋CT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射线束的宽度决定了单层螺旋扫描的层厚
第11题:
在非螺旋和单层螺旋扫描方式时,层厚等于准直器宽度
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时,决定层厚的是所采用探测器排的宽度
层厚的误差与扫描所采用的方式和设备的类型(是否螺旋)无关
由于设备的精确性原因,层厚越小,误差越大
层厚是指CT机球管侧和受检者侧所采用准直器的宽度
第12题:
螺旋CT扫描螺距等于0时,扫描层厚数据与非螺旋CT相同
螺旋CT扫描螺距等于0.5时,扫描层厚数据采用扫描两周的旋转及扫描
螺旋CT扫描螺距等于1时,扫描层厚数据与非螺旋CT相同
螺旋CT扫描螺距等于2时,扫描层厚数据采用扫描半周的旋转及扫描
如毫安不变,单层螺旋CT扫描的噪声与螺距有关
第13题:
关于颈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颈部与床面平行
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
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3颈椎下缘至第1胸椎
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5mm
E.扫描方式:螺旋或非螺旋扫描均可
第14题:
同部位、同范围CT扫描病人辐射剂量最多的是
A.10mm层厚连续扫描
B.10mm层厚间隔扫描
C.8mm层厚连续扫描
D.2mm层厚多层螺旋CT扫描
E.5mm层厚螺旋CT扫描
第15题:
第16题:
关于CT,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关于CT多期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对螺旋CT扫描方式出现之前的CT扫描方式,目前通称为()
第19题: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
容积扫描不会遗漏病灶
扫描速度快,使对比剂用量减少
可任意地回顾性重建
提高了三维重组图像的质量
第20题:
螺距是扫描旋转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射线束宽度的比值
螺旋CT扫描螺距等于零时与非螺旋CT相同
增加螺距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增加,并使图像质量下降
在单层螺旋CT扫描中,床运行方向(Z轴)扫描的覆盖率或图像的纵向分辨力与螺距有关
螺距等于0.5时,层厚数据的获取采用两周扫描架的螺旋及扫描
第21题:
重建层厚
管电压
管电流量
重建滤过算法
螺距
第22题:
容积扫描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
纵向分辨力下降
可出现部分容积效应
对比剂利用率高
第23题:
和非螺旋CT相比,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增宽
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呈铃形分布曲线
非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接近矩形
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随螺距的增加而改变
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与采用不同的内插算法无关
第24题:
常规CT扫描
螺旋CT扫描
非螺旋CT扫描
普通CT扫描
单层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