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既然如此,理由何在?
第1题:
《国际歌》在语言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句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这些修辞手法包括()
A比喻
B倒装
C反问
D设问
E重复
第2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3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4题:
反问是()、()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反问表示()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示()的意思。
第5题: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运用()修辞格。
第6题:
第7题:
层递
比拟
比喻
双关
夸张
第8题:
借代
比喻
反问
夸张
第9题:
反问
设问
反复
对比
第10题:
第11题:
比喻
对偶
反问
双关
第12题:
比喻
借代
对偶
对比
双关
第13题:
“春秋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句话运用()修辞格。
第14题:
讲说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现场效果好的是设问和反问。
第15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第16题: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修辞格。
第17题: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第18题:
设问
比喻
拟人
反问
第19题:
反问
设问
映衬
对比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比喻
倒装
反问
设问
重复
第24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既然如此,理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