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人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谩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于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A 行政合法性原则B 行政合理性原则C 诚实守信原则D 责权统一原则

题目
单选题
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人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谩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于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B

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诚实守信原则

D

责权统一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人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谩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于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A 行政合法性原则B 行政合理性原则C 诚实守信原则D 责权统一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次认知能力测试,刘强得了 118分,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张华和刘强得分之和大于 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此次测试120分以上为优秀,五人之中有两人 没有达到优秀。
    以下哪项由高到低的排列符合题干的信息?

    A.张华、王丽、周梅、蒋明、刘强
    B.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C.张华、蒋明、刘强、王丽、周梅
    D.蒋明、张华、王丽、刘强、周梅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得,①刘强得118分;②蒋明>王丽;③张华+刘强〉蒋明+王丽;④刘强>周梅; ⑤两人分数小于120分,三人分数在120分以上。
    由①④⑤得,刘强〉周梅,且分数都小于120分,而蒋明、张华、王丽分数都在120分以上,排除A、C;又由③ 得,张华分数最高,再由②得,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即B项D故答案选B。

  • 第2题:

    某次认知能力测试,刘强得了118分,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张华和刘强的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此次测试120分以上为优秀,无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上述五人在此次测试中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

    A.张华、王丽、周梅、蒋明、刘强
    B.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C.张华、蒋明、刘强、王丽、周梅
    D.蒋明、张华、王丽、刘强、周梅
    E.蒋明、王丽、张华、刘强、周梅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次认知能力测试,刘强得了ll8分,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张华和刘强的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此次测试l20分以上为优秀,五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上述五人在此次测试中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  )

    A.张华、王丽、周梅、蒋明、刘强
    B.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C.张华、蒋明、刘强、王丽、周梅
    D.蒋明、张华、王丽、刘强、周梅

    答案:B
    解析:
    由刘强得了118分,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120分以上为优秀,得刘强和周梅不是优秀。由五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得其余三人优秀。张华和刘强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得张华在这四人中排第一,蒋明和王丽列二三位,刘强排第四。又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故蒋明第二,王丽第三。故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是: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 第4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行政拘留是() 

    • A、申诫罚
    • B、人身罚
    • C、行为罚
    • D、财产罚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他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A、直接提起诉讼
    • B、可先申请复议 ,如不服再起诉
    • C、可同时申请复议和起诉
    • D、可与公安机关协商处理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若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张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则被告是()

    • A、县公安局
    • B、县政府
    • C、上一级公安机关
    • D、县政府或上一级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胡某、王某两家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王某用铁锹顶坏了胡某家 房顶上的瓦片,胡某便与王某厮打在一起,县公安局根据各方过错程度分别给予王某、胡某500元罚款和100元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县公安局处罚决定未违反“一事 不再罚”原则
    • B、县公安局人民警察仅可以对胡某 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 C、县公安局人民警察可以对王某。胡某均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 D、如王某或者胡某不服该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他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A

    直接提起诉讼

    B

    可先申请复议 ,如不服再起诉

    C

    可同时申请复议和起诉

    D

    可与公安机关协商处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次认知能力测试,刘强得了118分,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张华和刘强的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此次测试l20分以上为优秀,五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上述五人在此次测试中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
    A

    张华、王丽、周梅、蒋明、刘强

    B

    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C

    张华、蒋明、刘强、王丽、周梅

    D

    蒋明、张华、王丽、刘强、周梅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刘强得了118分,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120分以上为优秀,得刘强和周梅不是优秀。由五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得其余三人优秀。张华和刘强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得张华在这四人中排第一,蒋明和王丽列二三位,刘强排第四。又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故蒋明第二,王丽第三。故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是: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 第10题:

    单选题
    张华与王某结婚后育有两子:张大和张二。张大一直未婚,张二与李某结婚后育有一子张小。某年,张二突然出车祸去世,张华悲伤过度卧床不起,于第二年去世,未留下遗嘱。现进行遗产继承,有权代位继承张华遗产的是()
    A

    王某和张大

    B

    李某和张小

    C

    李某

    D

    张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张华对王磊说:你对我说,作为公司的合法拥有者,只要我愿意,我就有权卖掉它。可是,你又对我说,如果我卖掉它,忠诚的员工们将会因此遭受不幸,因而我无权这样做。显然,你的这两种说法是前后矛盾的。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张华推论中的缺陷?()
    A

    张华忽略了他的员工也有与卖掉这个公司相关的权利。

    B

    张华没有为卖掉他的公司提供充足可靠的理由。

    C

    张华现在无权卖掉他的公司不意味着他永远无权卖掉它。

    D

    张华将公司的拥有权与对忠诚员工的负责权混为一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张华为《新华晚报》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一天,老板对他说:“为了奖励你,我决定给你放6个月的假。”但张华没有接受,老板问为什么,他回答:“我不能接受您的好意有两方面的考虑。如果我不写文章了,《新华晚报》可能会卖得不好,但也可能不受影响。前者对您不好,而后者对我不好。”(  )
    A

    张华想辞职

    B

    张华想应聘编辑

    C

    同事们肯定了张华的工作

    D

    老板觉得张华的文章一般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华利用多年的积蓄在某大学附近盖了一栋三层楼房准备出租赚钱。建成之后,张华和其朋友王刚一同去办理登记,由于登记机关的疏忽,将所有权人登记成了王刚,张华没有发现。后来张华被调到外地工作,遂委托王刚代为照看房屋。不久,王刚利用该房屋抵押获取了银行20万元的贷款用作购买股票。因不能按时还款,银行申请拍卖该房屋。张华这才得知登记错误的事情,遂坚决拒绝拍卖房屋,并要求登记机关更正登记,承担赔偿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银行不得拍卖该房屋,银行的损失由王刚赔偿
    B.银行可以拍卖该房屋,张华的损失由登记机构和王刚赔偿
    C.张华发现登记错误后,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D.张华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E.张华的损失仅由登记机关赔偿

    答案:B,C,D
    解析:
    依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登记错误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本案是由于登记机构的疏忽造成了登记错误,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第14题: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

    A.干宝
    B.刘义庆
    C.张华
    D.王嘉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张华原是某县五中的学生,他的父母为了让他上一所好的高中,找了许多关系才将张华调到县一中上学。自从张华调到一中后,便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白天上课无精打采,成绩一落千丈。张华的父母非常失望,经常打骂张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张华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于是张华的父母找到社会工作者小李。小李通过了解情况发现,张华调到县一中后,不适应新的环境,与同学沟通交流较少,亟须他人的认同和肯定。社会工作者小李拟订了一些行动方案,其中,( )属于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A.安排张华参加自我认同小组,增强自我肯定

    B.协助张华戒除网瘾

    C.改善张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张华父母学习处理家庭矛盾冲突的方法

    D.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张华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以维护家庭完整为目标。本题中张华的父母对张华的管教方式不恰当,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让张华的父母学习处理家庭冲突的方法等属于从家庭层面进行的介入。选项A、B、D属于从个体层面上的介入。

  • 第16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诉讼过程中,若法院通知李某参加诉讼,则李某为()

    • A、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证人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法定期限是()

    • A、10日
    • B、60日
    • C、6个月
    • D、1年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张华对王磊说:你对我说,作为公司的合法拥有者,只要我愿意,我就有权卖掉它。可是,你又对我说,如果我卖掉它,忠诚的员工们将会因此遭受不幸,因而我无权这样做。显然,你的这两种说法是前后矛盾的。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张华推论中的缺陷?()

    • A、张华忽略了他的员工也有与卖掉这个公司相关的权利。
    • B、张华没有为卖掉他的公司提供充足可靠的理由。
    • C、张华现在无权卖掉他的公司不意味着他永远无权卖掉它。
    • D、张华将公司的拥有权与对忠诚员工的负责权混为一谈。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法定期限是()
    A

    10日

    B

    60日

    C

    6个月

    D

    1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若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张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则被告是()
    A

    县公安局

    B

    县政府

    C

    上一级公安机关

    D

    县政府或上一级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行政拘留是()
    A

    申诫罚

    B

    人身罚

    C

    行为罚

    D

    财产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次认知能力测试,刘强得了118分,蒋明的得分比王丽高,张华和刘强得分之和大于蒋明和王丽的得分之和,刘强的得分比周梅高;此次测试120分以上为优秀,五人之中有两人没有达到优秀。以下哪项由高到低的排列符合题干的信息?(  )
    A

    张华、王丽、周梅、蒋明、刘强

    B

    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

    C

    张华、蒋明、刘强、王丽、周梅

    D

    蒋明、张华、王丽、刘强、周梅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文段可知:①刘强得118分;②蒋明>王丽;③张华+刘强>蒋明+王丽;④刘强>周梅:⑤两人分数小于120分,三人分数在120分以上。由①④⑤可知,刘强>周梅,且分数都小于120分,而蒋明、张华、王丽分数都在120分以上。由③可知,张华分数最高,再由②得,张华>蒋明>王丽>刘强>周梅。因此B项正确。

  • 第23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某县卖西瓜的小本生意人,1997年4月1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子丢失,张某怀疑被李某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耳的言辞谩骂。在此之前,李某曾擅自将水泥管子拉到自己的家里,听到了张某的谩骂声,责问道:“你骂什么?”张某继续不指名谩骂。李某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辞谩骂。双方在谩骂过程中发生厮打,厮打中,李某踢中张某的裆部;张某将李某的脸部、胸部打伤。后经法医鉴定,双方均受到了伤害,都属于轻微伤,但李某的伤要比张某的伤稍重。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对李某予以罚款100元;对张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另外罚款1000元。张某对此行政处罚不服。诉讼过程中,若法院通知李某参加诉讼,则李某为()
    A

    原告

    B

    被告

    C

    第三人

    D

    证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