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中国传统的工商业文化是在()基础上形成的。
A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
C商业文明
D传统文明
E四大发明
第5题:
群众最明确的任务是()
第6题: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立场的历史学家、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学者、当代文明史观的结论依次应该是
第7题:
材料一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的健康增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从全球视野看,文化的“包容性增长”应该允许多种文明共同繁荣进步,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也就是不能搞“文明的冲突”。 材料二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第8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第9题: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第10题: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进步主要表现在()。
第11题:
应当牢记双方的政治和战略都是首先在生活方式上被规定的,在地理环境和这七个世纪的文明冲突中
应当牢记双方的政治和战略都是首先在文化上被规定的,在地理环境和这七个世纪的文明冲突中
应当牢记双方的政治和战略都是首先在政治文化被规定的,在地理环境和这七个世纪的文明冲突中
应当牢记双方的政治和战略都是首先在战略文化被规定的,在地理环境和这七个世纪的文明冲突中
第12题:
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马克思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就是说()。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密切联系的
B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通常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思想
C社会舆论都是由统治阶级控制的
D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也占支配地位
第16题:
材料一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的健康增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其中从全球视野看,文化的“包容性增长”应该允许多种文明共同繁荣进步,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也就是不能搞“文明的冲突”。 材料二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何在,以及在全球化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包容中发展。
第17题:
从政治战略视野出发,一个人可以从在此记录的历史中汲取巨大的教益,前提是()
第18题: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第19题:
材料一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的健康增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其中从全球视野看,文化的“包容性增长”应该允许多种文明共同繁荣进步,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也就是不能搞“文明的冲突”。 材料二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第20题:
文明中国,就是()。
第21题:
资料:当今,有些学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时代性为由,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过时”。其实,不同层次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文明具有时代性,有些文明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从广义文明而言,一般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文明时代性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制度文明也具有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的许多要素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如优秀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伦理道德等具有永恒性。古代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仁义礼智信“五常”等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超时代性。尽管历史上不断改朝换代,但主流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民族精神等,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一样,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 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基础。所谓以价值为导向,也就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以精神文明统帅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恢复和继承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以推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为此,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要在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规范文化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行为。 复兴中华民族,建设文明大国,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希望。防止中华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必须保护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重人文,讲入世;重伦理,讲道德;重修养,讲人格。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归宿点。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金耀基曾说,中华文明是“成人之性”,而西方文明是“成物之性”。应该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国家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保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并行发展、永世长存。 上述资料中。“有些学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时代性为由,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过时’。”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第22题:
暴力革命
创造新的制度
维护一个传统的文明
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
第23题:
第24题:
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文明相互冲突无法融合
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