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填空题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少腹刺痛,大便色黑,此为下焦蓄血证,治法方药应选()

    • A、活血化瘀
    • B、理气止痛
    • C、通腑泄热
    • D、少腹逐瘀汤
    • E、桃核承气汤

    正确答案:A,C,E

  • 第2题:

    淤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治法为()


    正确答案:清利余热,益气养阴

  • 第3题:

    ()黄热病的治法为清热化湿,透表解肌。

    • A、湿热郁阻证
    • B、毒扰气营证
    • C、瘀毒入血证
    • D、阳气暴脱证
    • E、余邪未净证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黄热病的表现为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

    • A、湿热郁阻证
    • B、毒扰气营证
    • C、瘀毒入血证
    • D、阳气暴脱证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气不摄血证的治疗方药为()。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十灰散的主治是()

      • A、瘀阻胞宫证
      • B、疟母,癜瘕
      • C、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 D、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 E、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治法、方药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单选题
      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
      A

      甘露消毒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B

      清瘟败毒饮加减

      C

      犀角地黄汤加减

      D

      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E

      茵陈五苓散加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

      正确答案: 犀角地黄汤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毒扰气营证黄热病的治法为()。

      正确答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如何?

      正确答案: 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病腑证之一。因太阳病表证失治或者误治后,邪气不解,循经入里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的证候,谓之太阳蓄血证。
      《伤寒论》论及太阳蓄血证的原文主要有106、124、125、126条。关于太阳蓄血证的成因病机,根据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124条“太阳病六七日……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125条“太阳病”及126条“伤寒有热”等所述,可知本证形成于太阳病之后。太阳病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而瘀热内结则是其病机。
      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经腑表里同病。其临床既有表证仍在之发热恶风寒等表证;又有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少腹硬满等瘀热互结之里证的表现。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根据蓄血的轻重、病势的缓急分为三种证型辨治:
      ①蓄血轻证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表证未解,邪气随经入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故致此证。患者既有表邪未解之表证,又见少腹急迫结痛,烦躁不安、时有神志错乱如狂,舌红瘀紫,渴饮便秘等的瘀热内结之里证。惟其瘀热初结且较轻浅,在邪正交争过程中,若瘀血自下,邪热可随瘀而去,病有自愈之机转,故称“血自下,下者愈”。若病情稍重,瘀热不能自下者,当用药物调治。惟其时表证未解者,应暂缓攻除瘀热,以免随引邪内陷,宜遵先表后里之法,待表证解后,纯属瘀热里证时,才可用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
      桃核承气汤是治疗蓄血轻证的主方。方中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苦寒泻热,逐瘀通经,芒硝泄热而软坚散结,桂枝宣阳行气、通经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泻热逐瘀之效,适用于蓄血轻证。服药后,患者大便出现轻度溏泄,这是瘀热下泄之征。
      ②蓄血重证原文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患者虽然表证仍在,但是精神失常、神志完全逆乱而发狂,并见小腹硬满,小便自利或身体发黄,舌红紫暗,脉沉涩滞或沉结等。“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言其成因及病机。其瘀热互结较深、病势较急、病情较重,属太阳蓄血之急重证。虽属表里同病,但里证急重,故径取抵当汤破血逐瘀泻热而治其里。
      抵当汤以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桃仁、大黄逐瘀通经、泻热导下。四味集活血化瘀药之大成,力峻效猛,可直抵病所攻而荡之。惟适用于蓄血重证而病势急迫者,服药后,瘀血当随之而下。
      ③蓄血缓证原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此证瘀热内结虽较重,但病势较缓。临床以发热、少腹满、小便自利,舌红紫暗,脉沉涩或沉结等为辨证要点。故治以抵当丸,泻热逐瘀,峻药缓图。
      抵当丸药物组成与抵挡汤完全相同,但水蛭、虻虫各减少了1/3,桃仁增加了1/5,病情将汤剂改为丸剂,其破血逐瘀泻热的作用也较抵挡汤缓和,故为逐瘀泻热之缓剂。患者服药后,“晬时当下血”,一昼夜后瘀热才可能攻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上述各项,属"虚者补之"治法具体运用的是()
      A

      表寒证运用辛温解表的方药

      B

      里热证采用苦寒清里的方药

      C

      气血虚弱采用补气养血的方药

      D

      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E

      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槐花散的主治是()

      • A、瘀阻胞宫证
      • B、疟母,癜瘕
      • C、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 D、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 E、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

      • A、甘露消毒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 B、清瘟败毒饮加减
      • C、犀角地黄汤加减
      • D、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 E、茵陈五苓散加减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毒扰气营证黄热病的治法为()。


      正确答案: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 第16题:

      上述各项,属"热者寒之"治法具体运用的是()

      • A、表寒证运用辛温解表的方药
      • B、里热证采用苦寒清里的方药
      • C、气血虚弱采用补气养血的方药
      • 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 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慢性胃炎之胃络瘀血证的治疗方药为()。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何谓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如何?


        正确答案: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病腑证之一。因太阳病表证失治或者误治后,邪气不解,循经入里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的证候,谓之太阳蓄血证。
        《伤寒论》论及太阳蓄血证的原文主要有106、124、125、126条。关于太阳蓄血证的成因病机,根据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124条“太阳病六七日……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125条“太阳病”及126条“伤寒有热”等所述,可知本证形成于太阳病之后。太阳病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而瘀热内结则是其病机。
        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经腑表里同病。其临床既有表证仍在之发热恶风寒等表证;又有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少腹硬满等瘀热互结之里证的表现。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根据蓄血的轻重、病势的缓急分为三种证型辨治:
        ①蓄血轻证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表证未解,邪气随经入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故致此证。患者既有表邪未解之表证,又见少腹急迫结痛,烦躁不安、时有神志错乱如狂,舌红瘀紫,渴饮便秘等的瘀热内结之里证。惟其瘀热初结且较轻浅,在邪正交争过程中,若瘀血自下,邪热可随瘀而去,病有自愈之机转,故称“血自下,下者愈”。若病情稍重,瘀热不能自下者,当用药物调治。惟其时表证未解者,应暂缓攻除瘀热,以免随引邪内陷,宜遵先表后里之法,待表证解后,纯属瘀热里证时,才可用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
        桃核承气汤是治疗蓄血轻证的主方。方中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苦寒泻热,逐瘀通经,芒硝泄热而软坚散结,桂枝宣阳行气、通经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泻热逐瘀之效,适用于蓄血轻证。服药后,患者大便出现轻度溏泄,这是瘀热下泄之征。
        ②蓄血重证原文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患者虽然表证仍在,但是精神失常、神志完全逆乱而发狂,并见小腹硬满,小便自利或身体发黄,舌红紫暗,脉沉涩滞或沉结等。“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言其成因及病机。其瘀热互结较深、病势较急、病情较重,属太阳蓄血之急重证。虽属表里同病,但里证急重,故径取抵当汤破血逐瘀泻热而治其里。
        抵当汤以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桃仁、大黄逐瘀通经、泻热导下。四味集活血化瘀药之大成,力峻效猛,可直抵病所攻而荡之。惟适用于蓄血重证而病势急迫者,服药后,瘀血当随之而下。
        ③蓄血缓证原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此证瘀热内结虽较重,但病势较缓。临床以发热、少腹满、小便自利,舌红紫暗,脉沉涩或沉结等为辨证要点。故治以抵当丸,泻热逐瘀,峻药缓图。
        抵当丸药物组成与抵挡汤完全相同,但水蛭、虻虫各减少了1/3,桃仁增加了1/5,病情将汤剂改为丸剂,其破血逐瘀泻热的作用也较抵挡汤缓和,故为逐瘀泻热之缓剂。患者服药后,“晬时当下血”,一昼夜后瘀热才可能攻下。

      • 第19题:

        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


        正确答案:犀角地黄汤加减

      • 第20题:

        填空题
        淤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治法为()

        正确答案: 清利余热,益气养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气不摄血证引起出血的病机为(),血瘀证引起出血的病机为(),血热证引起出血的病机为()。

        正确答案: 脾虚统摄无权,瘀血阻络,气血失运,致血涌络破,不得循经而外溢,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治疗慢性胃炎之胃络瘀血证的方药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黄热病的治法为清热化湿,透表解肌。
        A

        湿热郁阻证

        B

        毒扰气营证

        C

        瘀毒入血证

        D

        阳气暴脱证

        E

        余邪未净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患者少腹刺痛,大便色黑,此为下焦蓄血证,治法方药应选()
        A

        活血化瘀

        B

        理气止痛

        C

        通腑泄热

        D

        少腹逐瘀汤

        E

        桃核承气汤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