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第3题:
生产()的商人有时发展了大规模生产和技术,成为现代工厂制度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先祖。
第4题: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价格机制和补贴政策,以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如()。
第5题:
1825年,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第6题:
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它加快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以()为中心的国际分工的开成。
第7题: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的特点是()。
第8题:
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第11题:
美国
英国
法车
德国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产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第15题: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是()
第16题: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此则材料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观,其中正确的是()①文明史观②整体(全球)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革命史观
第17题: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了()
第18题:
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结束,是()阶段。
第19题: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为中心的,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
第20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大企业时代到来。下列对这种大企业评价不正确的是()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第24题:
中国建立了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德国建立了固定电价制度
英国建立了绿色证书交易制度
西班牙建立了溢价电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