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五十九)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

题目
问答题
(五十九)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五十九)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151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九连增”。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 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 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2题: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我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①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②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 第3题:

    我国对农业是补贴政策包括对()。

    • A、种粮农民直补
    • B、良种补贴
    • C、农机补贴
    • D、农资补贴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下列不属于对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是()

    • A、针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 B、针对粮食生产者安排的直接补贴
    • C、土地补贴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5年开始调整完善()等补贴政策。

    • A、农作物良种补贴
    • B、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 C、农机补贴
    • D、农资综合补贴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单选题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

    种粮补贴

    B

    直接补贴

    C

    农机补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五十八)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虽可以通过调控影响粮食价格,但是不能决定其价格。故让政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制提高粮价可行性不强。而且即使实施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毋庸置疑,提高粮价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生产具有较大作用,但粮价只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之一,此外还有政府补贴和农资价格,故仅提高粮价并不能绝对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在依靠科学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配以相关的惠农政策才能保证粮食生产。
    此外,具有公共必需性的粮食,其价格提高势必直接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且粮食作为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必然会产生连锁效应,引起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将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而这些影响不可能通过准确无误的补贴而被抵消,故不可能不对此担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直接保护的补贴项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我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①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②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为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而设立的农业补贴政策是(  )。
    A

    农资综合补贴

    B

    种粮直补

    C

    农机具购置补贴

    D

    农作物良种补贴


    正确答案: C
    解析: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对农民使用优良作物种子而提供的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 第11题:

    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 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 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使我国粮价趋于稳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保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地位。这里粮食增产有利于稳定粮价,粮价稳定又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说明了:().

    • A、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 B、供求影响价格
    • C、价格影响供求
    • D、价值决定价格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我国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政策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分配性政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下列不属于对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是()

    • A、针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 B、针对粮食生产者安排的直接补贴
    • C、农机具购置补贴
    • D、土地补贴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对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是()
    A

    针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B

    针对粮食生产者安排的直接补贴

    C

    土地补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多选题
    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5年开始调整完善()等补贴政策。
    A

    农作物良种补贴

    B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C

    农机补贴

    D

    农资综合补贴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五十九)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虽可以通过调控影响粮食价格,但是不能决定其价格。故让政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制提高粮价可行性不强。而且即使实施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毋庸置疑,提高粮价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生产具有较大作用,但粮价只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之一,此外还有政府补贴和农资价格,故仅提高粮价并不能绝对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在依靠科学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配以相关的惠农政策才能保证粮食生产。
    此外,具有公共必需性的粮食,其价格提高势必直接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且粮食作为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必然会产生连锁效应,引起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将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而这些影响不可能通过准确无误的补贴而被抵消,故不可能不对此担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对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是()
    A

    针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B

    针对粮食生产者安排的直接补贴

    C

    农机具购置补贴

    D

    土地补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2004-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A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B

    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D

    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中央先后出台了“四减免”“四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政策。其中“四补贴”指的是(  )。
    A

    财政补贴

    B

    种粮补贴

    C

    良种补贴

    D

    农资综合直补

    E

    农机具购置补贴


    正确答案: B,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