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它携带中国第一艘月球车(月兔号),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第2题:
2013年12月()登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第3题:
“嫦娥二号”的登月目的主要是为“嫦娥三号”着陆区域进行基础成像。
第4题: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2月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第5题:
中国首次发射的月球着陆器叫()。
第6题: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的“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7题:
如果把探月看成一个黑箱子,那么“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侧重普查,比如绘制月面三维图等等;而“嫦娥二号”侧重详查,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尤其是根据“嫦娥一号”提供的数据而筛选出来的重点区域;同时,‘嫦娥二号”也将验证一部分未来的“嫦娥三号”的技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上述材料表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④质变中包含量的扩张
第8题: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第9题: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第10题: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
第11题: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
第12题:
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
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为月球“画像”
实施近月制动
第13题:
2018年12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探测器。
第14题:
()是我国第一个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
第15题:
中国研制的探测器中,飞行最远的是()
第16题:
中国2007年发射的探月卫星是()
第17题: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目前,“嫦娥二号”上所有的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对月球进行深入探测。下列关于“嫦娥二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我国计划发射的携带月球车的探月卫星是嫦娥几号()。
第19题:
2013年我国发射的探月飞行器名叫:()
第20题: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
第21题:
“嫦娥三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一号”
“嫦娥七号”
第22题:
①②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④
第23题: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