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是:
①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②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③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④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⑤消毒液中不能置放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⑥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原则是

    A: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穿透性能及消毒过程中应维持的酸碱度
    B:掌握消毒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C: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D:掌握消毒剂酸碱度
    E:掌握消毒物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答案:C
    解析: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是使用化学消毒剂最基本的原则。

  • 第2题: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时间及使用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温度;
    (4)酸碱度;
    (5)有机物.

  • 第4题:

    试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⑴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⑵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的物品必须洗净后擦干,浸没于消毒中,使物品完全与溶液直接接触。
    ⑷经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避免消毒剂刺激组织。
    ⑸挥发性药品应加盖,并定期测量比重。

  • 第5题:

    简述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正确答案: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2%戊二醛。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方法。

    正确答案: ①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
    ②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
    ③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
    ④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⑴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⑵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的物品必须洗净后擦干,浸没于消毒中,使物品完全与溶液直接接触。
    ⑷经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避免消毒剂刺激组织。
    ⑸挥发性药品应加盖,并定期测量比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绿色化学的12原则。

    正确答案: (1)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产生后再处理;
    (2)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可能不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4)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无毒无害的化学品
    (5)尽可能不适用用辅助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
    (6)在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低能耗最低
    (7)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再生资源为原料
    (8)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
    (9)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10) 应设计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
    (11)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
    (12)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问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有: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熏蒸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并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5)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6)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气体消毒后的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正确答案: (1)使菌体蛋白变性和凝固:-酚、醇、酸硷、醛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
    (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及代谢(破坏-SH,酶失活: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3)损伤菌细胞膜:表面活性剂、酚类(低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 第14题:

    简述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方法。


    正确答案: ①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
    ②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
    ③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
    ④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

  • 第15题:

    概述化学消毒剂灭菌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1)根据所要杀灭微生物的特点,被消毒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及方法。
    (3)被消毒的器材或物品必须洗净擦干,浸泡消毒灭菌物品时,物品必须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
    (4)对易挥发的消毒溶液应加盖盖严,定期测比重。
    (5)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或等渗盐水冲洗,以免刺激人体组织。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 第16题: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液应新鲜配制。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刷干净,去除油脂及血、脓等有机物。浸泡时物品的轴节要打开,管腔内要充满药液,使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充分与药液接触。
    (5)浸泡中如另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浸泡过的物品,使用前须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液刺激人体组织。
    (6)消毒液应储放于无菌容器中,挥发性的消毒液容器要加盖,并定期测量其密度。

  • 第17题:

    问答题
    什么是绿色化学?简述绿色化学12原则。

    正确答案: 绿色化学定义: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原则,在制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实现零排放。充分利用资源,不产生污染。采取无毒害化学原料和过程,生产环境友好产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把传统化学工业改造成绿色化学工业。
    因此,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学科,是新兴化学分支学科,是一门高层次的化学。
    12原则:
    1、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来处理;
    2、合成方法应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入到最终产物中;
    3、只要可能,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护原有功效的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尽量不使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如果一定要用,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
    7、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
    8、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
    9、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
    10、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毒的产品;
    11、分析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之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
    12、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少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化学保藏中常用的防腐剂及其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用于食品保藏的防腐剂可以大致分为无机、有机和生物类三大类,CO2,O2,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衍生物、丙酸及丙酸盐等为常用的抗菌剂。NISIN、纳他霉素等生物类抗菌剂也逐步开始使用。
    化学保藏中使用防腐剂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它是在有限时间内才能保持食品原来的品质状态,属于暂时性保藏;由防腐剂只能延长细菌生长滞后期,因而只有未遭细菌严重污染的食品,利用化学防腐剂才有效。并不能改善低质食品的品质,即如果食品腐败变质已经开始,则决不能利用防腐剂将已经腐败变质的食品变成优质食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绿色化学十二原则?

    正确答案: 1、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生成后再处理;
    2、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可能不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4、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无毒无害的化学品;
    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
    6、在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消耗最低;
    7、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8、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
    9、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10、应设计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
    11、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害物质的生产;
    12、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概述化学消毒剂灭菌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1)根据所要杀灭微生物的特点,被消毒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及方法。
    (3)被消毒的器材或物品必须洗净擦干,浸泡消毒灭菌物品时,物品必须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
    (4)对易挥发的消毒溶液应加盖盖严,定期测比重。
    (5)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或等渗盐水冲洗,以免刺激人体组织。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化学消毒剂常用的使用方法有浸泡法、______、______和熏蒸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正确答案: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2%戊二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使用食品化学保藏剂所遵守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保藏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安全性规定,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控制其用量,以保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正确答案: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是: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4)浸泡前将消毒物品洗尽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注满消毒液;
    (5)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消毒后的物品,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