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密宗又称密教、瑜珈教等。此宗以《大日经》和《金刚经》为依据。以真言(咒语)、手印、仪轨等方式,达到即身成佛,以身、口、意三密相应为宗要,故名密宗。它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而产生的、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在长安译经传播。曾盛极一时,五代后衰微。现在西藏的密宗和唐代所传不同,一般称为藏密和喇嘛教,而称唐代长安的密教为唐密。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什么是密宗?”相关问题
  • 第1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
    (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
    (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
    (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
    (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
    (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
    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
    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
    (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
    (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
    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
    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 第2题:

    什么是密宗?


    正确答案:密宗又称密教、瑜珈教等。此宗以《大日经》和《金刚经》为依据。以真言(咒语)、手印、仪轨等方式,达到即身成佛,以身、口、意三密相应为宗要,故名密宗。它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而产生的、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在长安译经传播。曾盛极一时,五代后衰微。现在西藏的密宗和唐代所传不同,一般称为藏密和喇嘛教,而称唐代长安的密教为唐密。

  • 第3题:

    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诸佛?有人认为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词,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


    正确答案: (1)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而且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当然,贤劫千佛并未全部出世,这里的意思是:往昔的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来到人间,而业力深重的我们并未得以调化,那么,即使贤劫千佛统统来了,也不一定能调化,唯有以上师的形象慈悲宣说妙法,才能真正摄受我们。所以,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
    (2)有些人认为:“密宗宣称上师超过诸佛,这简直大逆不道!”其实,这是他孤陋寡闻而已。不仅是密宗有这种说法,显宗中也不乏其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因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婆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所以,与上师结缘的功德非常大。无垢光尊者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具有德相的上师,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法王,他无论住于何种环境、何种处所,跟十方诸佛没有差别,不管众生与之结上善缘恶缘,只要见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忆念他、身体接触他,皆能直接或间接摧毁轮回的恶劣种子。想获得解脱的人,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在《中般若颂》中,佛陀也对须菩提说:“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

  • 第4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概述密宗有何特点?请具体阐明密宗哪方面与显宗相同,哪方面比显宗超胜?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 (1)密宗的特点,《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密宗在四个方面胜过显宗,具体而言分别是:
    一、“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所以在这方面,显宗不如密宗。
    二、“不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它不需经历极大苦行,就像国王恩扎布德那样,可以一边享受世间的欲妙,一边通达心的本性。这跟汉地禅宗非常相似。
    三、“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
    四、“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这类现象在密宗历史上非常多。
    (2)密宗与显宗相同之处:二者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方面,密宗确实超胜于显宗。
    密宗在抉择胜义时,如实地抉择了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承认万法如梦幻泡影、无有自性,密宗通达了一切万法显现的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不需经历极大的苦行;修行方面具有多种不共修法;根基方面是利根,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观清净心应避免何种错误观念?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应避免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
    这并非唯一是密宗的修法,实际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例如,显示《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
    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
    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等。
    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各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因此,《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诸佛?有人认为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词,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

    正确答案: (1)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而且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当然,贤劫千佛并未全部出世,这里的意思是:往昔的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来到人间,而业力深重的我们并未得以调化,那么,即使贤劫千佛统统来了,也不一定能调化,唯有以上师的形象慈悲宣说妙法,才能真正摄受我们。所以,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
    (2)有些人认为:“密宗宣称上师超过诸佛,这简直大逆不道!”其实,这是他孤陋寡闻而已。不仅是密宗有这种说法,显宗中也不乏其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因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婆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所以,与上师结缘的功德非常大。无垢光尊者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具有德相的上师,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法王,他无论住于何种环境、何种处所,跟十方诸佛没有差别,不管众生与之结上善缘恶缘,只要见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忆念他、身体接触他,皆能直接或间接摧毁轮回的恶劣种子。想获得解脱的人,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在《中般若颂》中,佛陀也对须菩提说:“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密宗的佛相千奇百怪,而不同于显宗,显密佛相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的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
    (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慧资粮平等;
    (2)诸佛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
    (3)诸佛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
    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是,诸佛也有不同个性,如形象、肤色、种姓、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
    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密教是显教的高级阶段,显教和密教在总的教义原则上是一致的。显密割裂、重显轻密、重密轻显都是错误的做法,乃智者所不为。
    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捷在修定的许多方便法门上。”
    显法需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的大行,密法用数世甚至一世就能完成,是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因此,宗喀巴大师称密法为“比佛还难得的宝中之宝”,是真正大智慧的表现。
    无论显密,归根结底,真正的佛是具有慈悲内核的见性真智。至于佛的形象形态,那完全是一种适应众生心理形态的方便化形,没有一定的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佛教密宗教义

    正确答案: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密宗可以即身成佛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是色身修法的殊胜。显宗修色身(报化身)福德资粮,需要修三个无量劫。而密法能将无量劫世修色身资粮的时间缩短到数世、到一世,甚至数十年之内,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代替色身福德资粮的修法主要是佛身瑜伽。
    显宗八地以上菩萨才出现与佛相似的相好庄严相,这种近似佛身是真佛身的直接因缘。四续部都有佛身瑜伽,而在无上密中有更殊胜的真假幻身瑜伽。这类佛身瑜伽,一上来便自观本尊,与显宗八地以上的近似佛身有相似作用。
    这就是密宗即身成佛的主要根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少林寺、华严寺、兴善寺、大明寺依次的宗派是(  )。
    A

    华严宗、密宗、律宗、禅宗

    B

    禅宗、华严宗、密宗、律宗

    C

    密宗、律宗、禅宗、华严宗

    D

    律宗、禅宗、华严宗、密宗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五乳峰下,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华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半坡上,是华严宗的祖庭;兴善寺位于陕西西安城南,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场,是密宗的祖庭;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上,建于南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是律宗的祖庭。

  • 第11题:

    问答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
    (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
    (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
    (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
    (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
    (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
    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
    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
    (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
    (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
    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
    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密宗因为戒律松、简单易行,所以才被称为“易行乘”吗?

    正确答案: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乘”是运载工具之名。佛教分小乘、大乘、金刚乘,就是把佛法比作运载众生、脱离苦海、到达乐境的一种工具。
    根据运载量、运行速度分为大小快慢乘。小乘如牛车、小舟,大乘如汽车、轮船,金刚乘如飞机、运载火箭。乘低速的交通工具在旅途中难免跋涉之艰难困苦,乘高速的运行工具,万里行程片刻就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途中的疲劳。“难行乘”如低速的车船,“易行乘”如高速的飞行器。
    高速的飞行器能缩短行程,减轻途中之苦,不就是“易行”吗?理法如制造和使用运载工具的技术原理。制造车船的技术和制造飞机火箭的技术哪个更简单、更简便呢?戒律如对驾驶员和旅客的素质条件和行为秩序方面的要求,是不是对飞机驾驶员的素质条件要求,比对牛车户素质条件的要求“更宽松”?是不是坐飞机的旅客比搭牛车的乘客在行动上更“宽松”、更自由呢?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想必不难理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产生显密理法戒律繁简难易、宽严倒置的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密宗可以即身成佛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是色身修法的殊胜。显宗修色身(报化身)福德资粮,需要修三个无量劫。而密法能将无量劫世修色身资粮的时间缩短到数世、到一世,甚至数十年之内,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代替色身福德资粮的修法主要是佛身瑜伽。
    显宗八地以上菩萨才出现与佛相似的相好庄严相,这种近似佛身是真佛身的直接因缘。四续部都有佛身瑜伽,而在无上密中有更殊胜的真假幻身瑜伽。这类佛身瑜伽,一上来便自观本尊,与显宗八地以上的近似佛身有相似作用。
    这就是密宗即身成佛的主要根据。

  • 第14题:

    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 第15题:

    问答题
    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什么人不适合修密宗?

    正确答案: 佛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任何众生只要有灵性就有佛性存在,也就是任何一个众生,无论你干什么,只要生起信心,按照佛法的方法来修行,一定可以成佛。没有任何人不适合修密宗,没有这个规定,甚至是大恶的人,皆可救可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

    正确答案: 佛教中的“密法”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是金刚乘密法。
    另一种是将与广行般若波罗蜜多(行法)相对的深密般若波罗蜜多(观法)称密法。
    第二种密法指的是性空真理。只有慧根高之人才能认识这种真理,普通弟子不但认识不了这种妙理,反而会产生顽空,堕入虚无主义而毁掉善根,因此,佛律禁止向普通弟子讲性空妙理。在这种情况下将性空之理称作深密。如《解深密经》所说的“深密”就指这种情况。
    “禅宗”顾名思义,重点是修禅悟真,所谓“悟真”和“见性”的“真”和“性”就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万法的本性,就是《般若经》所开示的中观妙理。
    这种妙理虽属深奥难解之密义,但从法理上讲,仍然属于显法,并不属于金刚乘密法。因为真正的密法,有一套与显法截然不同的根、道、果解行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禅宗的“见性成佛”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吗?

    正确答案: 禅宗的“见性成佛”单就“见性”二字讲,指获得性空正见。
    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
    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
    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
    见性到成佛,中间还要经过一地到十地的修道。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从见道到十地,要经过两个阿僧祗劫的修持。
    所以说,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是成佛。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今生今世成佛”,这“成佛”指的是成就破除二障、具备色法二身的真佛,而不是指单一的“见性”。一生能完成相当于三个阿僧祗劫的福慧资粮,这正是密法的不可思议之处。
    但即身成佛并不是一切密法的特点,在四部密法中,只有无上密才有即身成佛的殊胜法门。虽然无上密有即身成佛之法,但修无上密的人未必都能成佛,原因是即身成佛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并不是随便念念咒,观想观想就能成佛。
    正如宗喀巴大师说的那样:“密法光靠法的殊胜不行,还要修学密法的人根器殊胜。”又说:“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弟子成就的速度比单修显法的人快,不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的人成就的速度反而比修显者慢。因为,显法虽然成佛的速度慢,但可以成佛,单独修密法成不了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密宗为什么一定要灌顶?

    正确答案: 灌顶是个仪式。灌顶可以给你种下消业障、开梵穴和菩提的种子。灌顶后修法,可以得到加持。所以灌顶后往往会拉肚子或呕吐,这是灌顶的力量。密宗要灌顶后才能修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密法”和“密宗气功”是一回事吗?

    正确答案: 佛教密法中有类似气功的修炼法,但密法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而内容又十分丰富的综合佛法体系,绝非气功一词所能代表的。
    首先,佛教密法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大法,并不是气功之类的世间神通和健身修炼法。
    其次,密法修的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智慧境界,并非单一的气脉和肉体功能的锻炼。
    第三,密法要遵守严格的传承理法,绝不允许世人自创。
    第四,密法要信守戒律,以修德为本,不重法术。
    第五,密法中把气功只当作打开脉结的一种特殊手段,并不把它当作破悟大法而占用大量的修炼时间。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这里所说的“密宗气功”指的是出自密续中的气脉明点特殊修法,不是社会上流行的那种借佛法名义胡编乱诌无根无据的伪气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不少信徒信奉密宗,是因为觉得密宗可以快速成就,这个理解正确吗?应如何正确看待?

    正确答案: 从法的角度来说,密宗确实是快速成就之法。
    显宗成佛的时间需要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一个无量劫是多久?1的后面加59个0就是一个无量劫。
    密宗有几个特色:
    第一个是方便。显宗有舍身的修行,比如释尊的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直接把身体献出。但密法是一个方便法,以观想来代替,因为法是心法,心中所想很重要。
    第二是修禅定。定能生慧,是直接快速的方法。一辈子长年累月修禅也不一定容易入定,但通过密宗一些直接的定心方法,主要是佛性的加持,容易快速修成。
    第三是大恶可以成佛。别的宗教要求很严,在中国古典的小说里,有人杀了人到五台山出家,但其实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犯了国法的人,不能进入佛门,因为这是国法不容,但在密宗里,确有大恶也能成佛之法。
    虽然有快速成就之法,却不一定能人人做到的,这是两回事。因为人的根器不同、信仰的心念不同、智慧也不同,所以不是人人能做到。藏传佛教有一句话:法的殊胜,不如人的殊胜。快速的法必须要一个快速成就的人来修才可以。你看密勒日巴,他早年做了很多恶事,杀了很多的人,最后他修行时却即身成佛了。像这样的人却是个别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一般人只可以修菩提道次第,跟从根本上师来修,这一世修不完,发心下一世投生到一个可以修法的环境。
    快速成就并非观想某一个法,立刻就可以成佛了,马上就可以飞起来了,没有这样简单的。现在的商业社会,有很多假冒的东西,佛教中也有假冒的,我们必须要以慧眼来分辨清楚真伪,不然的话,就会让骗子有机可乘,利用你要快速成就的想法作为欺骗手段进行欺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汉地早晚课的内容,其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为何说学了汉地早晚课之后,就知道不该随便毁谤密宗了?

    正确答案: 可靠。
    现在无论去汉地哪个寺院,早晚课诵基本都相同,都有《阿弥陀佛》、《八十八佛忏悔文》、蒙山施食等。比如蒙山施食,是专门为饿鬼所作的施食仪轨,由甘露法师在四川雅安的蒙山所造,故名“蒙山施食品”。蒙山施食有大小之分,小蒙山指每天晚课所作的施食,大蒙山则指放焰口。汉地施食的起源,最早应追溯至梁武帝时代。当时梁武帝依志公禅师建议,博览佛经,后来又慢慢产生了蒙山施食等仪轨。汉地早晚课的真言和佛号,皆出自《大藏经》的金刚语,这是玉琳国师等大德编集时要求的。因此,讲诵不分哪个教派、哪个上师,都是佛菩萨的金刚语,有可靠的来源,都值得我们恭敬受持。
    汉地的课诵,跟藏传佛教的几乎相同,尤其在每天傍晚祈祷护法、布施饿鬼,这些传统,包括所念的咒语、四佛名号,都并无二致。所以,不你是修显宗还是密宗,念课诵都非常有必要。作为修学显宗的道友不要毁谤密宗,因为你每天早晚念的都是密咒,如果你一边念密咒一边说密宗不好,这样就不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