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名词解释题犯罪未遂”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根据刑法的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答案:
    解析:
    (1)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的特征如下: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②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③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违背犯罪人主观愿望和意图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2)处罚原则:对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3)在上述三个特征中,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关键区别。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别。犯罪没有得逞是否违背犯罪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

  • 第2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
    B.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D.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
    解析: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

  • 第3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 B、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C、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
    • D、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E、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 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
    • 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
    • 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正确答案:A,D

  • 第5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 B、是否着手不同
    •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E

  • 第6题:

    判断题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要犯罪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出现,都是犯罪未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犯罪。

    正确答案: 着手实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1)();(2)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 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2)()未遂与()未遂。

    正确答案: 能犯,不能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

    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

    是否着手不同

    C

    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

    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

    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犯罪的未遂形态。[2013年真题]

    正确答案: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1)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
    ①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的有效办法,是将犯罪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加以区别。犯罪预备的本质与作用是为犯罪构成行为的实行与完成创造条件,为其创造现实可能性;犯罪未遂的本质与作用是直接完成犯罪,变预备阶段实现、完成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现实性。
    ②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其表现形式有:
    a.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b.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c.以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认定犯罪完成与否应注意:犯罪未完成是指具体犯罪构成所包含的作为犯罪完成标志的客观要件尚不完备,而不是说没能发生任何具体的危害结果。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形态的标志,犯罪既遂后绝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态。
    ③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的关键。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阻碍行为人实行并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a.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包括被害人、第三者、自然力、物质障碍、环境时机等方面对完成犯罪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b.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其能力、力量、身体状况、常识技巧等的缺乏或不佳情况。
    c.行为人主观上对犯罪对象情况、犯罪工具性能以及犯罪结果是否已发生或必然发生等的错误认识。
    (2)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①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②以实行行为在客观上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a.能犯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
    b.不能犯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而使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具体又可分为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两种。
    (3)对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适用时应注意:
    ①适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号标明未遂形态,如“故意杀人罪(未遂)”。
    ②对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只是“可以”,而非绝对,对于极少数综合整个案情看危害程度、主观恶性并不小于既遂犯的未遂犯,可以不从宽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
    A

    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B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C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

    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E

    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3题:

    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
    A.能犯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不能犯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答案:B,D
    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故选B、D项。

  • 第14题: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这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这是犯罪未遂形成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所谓犯罪未完成,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里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
    一类是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另一类是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再一类是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犯罪完成与否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与否,其显著标志是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要求的犯罪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一方面,从性质上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应该是阻碍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必须达到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和犯罪完成的程度。

  • 第15题: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 A、皆为犯罪未遂
    • B、皆为犯罪既遂
    • C、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 D、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不属于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的犯罪未遂的类型有()

    • A、能犯的未遂
    • B、不能犯的未遂
    • C、终了未遂
    • D、未了未遂

    正确答案:C,D

  • 第17题:

    判断题
    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判断题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主要差别在于停止犯罪的原因不同,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未得逞,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未得逞。

  • 第2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有哪些具体分类?

    正确答案:
    (1)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形态具有三个特征:
    ①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的有效办法,是将犯罪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加以区别。前者的本质与作用是为分则犯罪构成行为的实行与完成创造条件,为其创造现实可能性;后者的本质与作用是直接完成犯罪,变预备阶段实现、完成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现实性。根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具体犯罪及案件情况,就可以正确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
    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犯罪未完成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
    a.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b.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c.以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认定犯罪完成与否应注意:犯罪未完成是指具体犯罪构成所包含的作为犯罪完成标志的客观要件尚不完备,而不是说没能发生任何具体的危害结果。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在时间上没有任何长短要求,只要一完备构成要件就意味着犯罪既遂的构成。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标志,犯罪既遂后决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态。
    ③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的关键。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在质上应该是阻碍行为人实行并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在量上应是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和活动的因素,是质与量的统一。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a.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包括被害人、第三者自然力、物质障碍、环境时机等方面对完成犯罪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b.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其能力、力量身体状况、常识技巧等的缺乏或不佳情况。
    c.行为人主观上对犯罪对象情况、犯罪工具性能以及犯罪结果是否已发生或必然发生等的错误认识。
    (2)根据不同的标准,犯罪未遂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类型如下:
    ①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通常认为,实行终了的未遂的社会危害性大于实行未了的未遂,因而在量刑时前者一般应比后者从重掌握。
    ②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
    a.能犯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
    b.不能犯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而使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具体又可分:
    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行为人的犯罪意图、不能构成既遂的犯罪工具,以致犯罪未遂。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使得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在行为时不在犯罪行为的有效作用范围内,或者具有某种属性,而使得犯罪不能既遂,只能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名词解释题: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不属于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的犯罪未遂的类型有()
    A

    能犯的未遂

    B

    不能犯的未遂

    C

    终了未遂

    D

    未了未遂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根据犯罪事实上能否达到既遂状态,可以将犯罪未遂分为()和()。

    正确答案: 能犯未遂,不能犯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