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具有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特定危险驾驶情形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是:①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路交通运输安全及行人人身、车辆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安全。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情况: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③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④本罪主观方面出自故意,多数学者认为行为人对危及公共安全持放任的心理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名词解释题危险驾驶罪[2012年真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下列关于危险驾驶罪说法错误的是()。

    • A、张某在道路上飙车,闯红灯时撞死2名行人,构成危险驾驶罪
    • B、王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途中被交警拦下,没有发生事故,不构成犯罪
    • C、李某驾驶校车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构成危险驾驶罪
    • D、刘某驾车走非机动车道,撞死1名骑自行车的人后逃逸,构成危险驾驶罪

    正确答案:A,B,D

  • 第3题:

    下列关于危险驾驶行为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无证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重伤,负事故主要责任。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 B、乙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乙构成危险驾驶罪
    • C、丙醉酒驾驶机动车后又殴打执勤交警,造成执勤民警轻伤。丙构成危险驾驶罪和妨害公务罪,依法予以数罪并罚
    • D、丁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驾驶装有危险化学品封口未密封的槽罐车进入城市人口密集区停留,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危及公共安全。丁构成危险驾驶罪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危险驾驶罪[2012年真题]

    正确答案: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具有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特定危险驾驶情形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是:①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路交通运输安全及行人人身、车辆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安全。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情况: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③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④本罪主观方面出自故意,多数学者认为行为人对危及公共安全持放任的心理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危险犯[2007、2001年真题]

    正确答案:
    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危险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行为人必须实行了一定的危害行为。②危害行为存在着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客观危险。③尚未对法益造成危害结果。如果已经造成了实际的危害后果,则构成结果犯,而不是危险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①本罪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②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④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意不报、谎报,贻误事故抢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分裂国家罪[2016年真题]

    正确答案:
    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行为人实施组织、策划、实施行为之一的,构成分裂国家罪的既遂。不能将组织、策划两种行为理解为实施行为的预备行为或共同犯罪中的共犯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犯罪属抽象危险犯?(  )[2015年真题]
    A

    污染环境罪

    B

    投放危险物质罪

    C

    破坏电力设备罪

    D

    生产、销售假药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危险犯分为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具体危险犯,是指以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根据,认定行为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只要实施了某个犯罪行为,虽然不能直接侵害客体对象,但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具体的危害即构成犯罪。抽象危险犯,是指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通常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虽然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没有产生具体的危害,但是使得客体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下即构成犯罪。
    A项,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污染环境罪要求行为具有严重污染环境的危险性,属于具体危险犯
    B项,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成立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害结果,但需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属于具体危险犯
    C项,根据《刑法》第118条的规定,破坏电力设备罪要求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犯罪,属于具体危险犯
    D项,生产、销售假药罪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构成本罪。不管具体危险是否发生,行为一经实施即宣告成立,属于抽象危险犯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刑讯逼供罪[2018年真题]

    正确答案: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①本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目的在于逼取口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003年真题]

    正确答案: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或者证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本罪的构成特征是:①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②经有权机关调查确认被告拥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③须被告拒不说明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的来源,或作了虚假说明,经查证不实的,可认定其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已经把醉酒驾驶纳入刑法定罪量刑,其罪名是(  )。
    A

    非法驾驶罪

    B

    危险驾驶罪

    C

    危害人身安全罪

    D

    危害社会安全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名词解释题: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
    • B、凡是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构成危险驾驶罪
    • C、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致人死亡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 D、凡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一律处拘役,并处罚金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下列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 B、只要饮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即构成危险驾驶罪
    • C、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致人死亡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 D、从事旅客运输,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的,即构成危险驾驶罪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致人死亡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多选题
    对甲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
    A

    抢夺罪、故意伤害罪

    B

    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

    D

    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69条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罪”是指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而不是泛指一切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本题中,甲成立的是持有、使用假币罪,甲对于丙受伤害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构成故意伤害罪,不成立转化型抢劫。因此,甲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故意伤害罪

  • 第17题:

    问答题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认定和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①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②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爆炸等方法的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认定处理时需注意的问题
    ①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
    如果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或者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而行为人危险驾驶的行为,将会被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②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根据刑法理论,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9月11日发布的《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的精神,准确认定、处理。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不以实害结果为犯罪要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具体危险犯,是以发生侵害法意的具体危险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名词解释题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 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2004年真题]

    正确答案: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特征有:①本罪的客体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犯罪对象是童工;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者高空、井下作业,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 指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非法经营罪[2017年真题]

    正确答案: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经营罪的特征:①客体是市场管理秩序;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危险驾驶罪就是指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情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 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

    B

    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

    C

    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D

    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第2款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就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事实三中,丙属于醉酒驾驶,丁属于飙车,两人追逐竞驶,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不需要特定的目的和计划,只要实施行为即构成既遂。
    B项,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依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不数罪并罚。事实三中,丙并没有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醉酒飙车的行为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不具有相当性,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项,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且实施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数罪并罚。事实四中,丙的刹车行为本身没有违反其他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符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且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因此不能认定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无法认定丙构成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