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刑法理论中实质的一罪通常包括(  )。[2013年真题]A想象竞合犯B结果加重犯C继续犯D牵连犯

题目
多选题
刑法理论中实质的一罪通常包括(  )。[2013年真题]
A

想象竞合犯

B

结果加重犯

C

继续犯

D

牵连犯


相似考题
更多“刑法理论中实质的一罪通常包括(  )。[2013年真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纯的一罪,是指行为人以一个罪过、实施一个行为,侵犯一种社会关系的犯罪。刑法理论将其分为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下列不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是( )。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结果加重犯

    D.连续犯


    正确答案:D
     继续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想象竞合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结果加重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的(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这三种均属于实质的罪。而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质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属于处断的一罪,故选D。

  • 第2题:

    (2008年真题)请对“因为刑法分则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所以见危不救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答案:
    解析:
    (1)刑法分则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但是见危不救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
    (2)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这种义务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确定的: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这主要是指行为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第二,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特定义务。第三,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
    (3)因此,行为人的不作为能否构成犯罪关键看行为人是否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刑法分则虽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但刑法分则中的有些罪名(如遗弃罪)能够成为见危不救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据。

  • 第3题:

    我国《刑法》中对招标投标活动相关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通常有()。

    A.行贿罪
    B.受贿罪
    C.泄露国家秘密罪
    D.强迫交易罪
    E.串通投标罪

    答案:A,B,C,E
    解析:
    我国《刑法》中对招标投标活动相关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通常有串通投标罪、泄露国家秘密罪、行贿罪、受贿罪等。D项,强迫交易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

  • 第4题:

    我国刑法理论中实质一罪包括()。

    • A、想象竞合犯
    • B、结果加重犯
    • C、继续犯
    • D、连续犯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罪包括()。

    • A、受贿罪
    • B、行贿罪
    • C、单位行贿罪
    • D、单位受贿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多选题
    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罪包括()。
    A

    受贿罪

    B

    行贿罪

    C

    单位行贿罪

    D

    单位受贿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包括: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单位受贿罪、5.行贿罪、6.对单位行贿罪、7.介绍贿赂罪、8.单位行贿罪、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0.隐瞒境外存款罪、11.私分国有资产罪、12.私分罚没财物罪。

  • 第7题:

    多选题
    刑法理论中实质的一罪通常包括(  )。[2013年真题]
    A

    想象竞合犯

    B

    结果加重犯

    C

    继续犯

    D

    牵连犯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实质的一罪通常包括:①想象竞合犯,又称想象数罪,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②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法律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③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后,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D项,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属于处断的一罪

  • 第8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不能作为下列哪项罪的犯罪主体(  )(2018真题)
    A

    贷款诈骗罪

    B

    挪用资金罪

    C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

    洗钱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按照刑法理论,实质的一罪包括()。
    A

    连续犯

    B

    继续犯

    C

    想象竞合犯

    D

    牵连犯

    E

    吸收犯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本题考核实质的一罪。选项A、D、E属于处断的一罪。

  • 第10题:

    多选题
    我国《刑法》中对招标投标活动相关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通常有(  )。
    A

    行贿罪

    B

    受贿罪

    C

    侵犯商业秘密罪

    D

    强迫交易罪

    E

    串通投标罪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刑事法律责任是指招标投标活动中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最严重的法律后果。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主要有:①串通投标罪;②侵犯商业秘密罪;③合同诈骗罪;④行贿罪;⑤受贿罪。D项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中,属于《刑法》中关于证券犯罪的规定有(  )。[2017年2月真题]Ⅰ.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Ⅱ.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Ⅲ.操纵证券市场罪Ⅳ.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A

    Ⅰ、Ⅱ、Ⅳ

    B

    Ⅰ、Ⅲ

    C

    Ⅱ、Ⅲ、Ⅳ

    D

    Ⅰ、Ⅱ、Ⅲ、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刑法》及修正案关于证券犯罪或与证券有关的主要规定包括(但不限于):①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③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④擅自发行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罪;⑤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⑦操纵证券市场罪。

  • 第12题:

    填空题
    实质的一罪包括()、想象竞合犯和()。

    正确答案: 连续犯,结果加重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结合犯的典型情形是( )。

    A.甲罪+乙罪=丙罪

    B.甲罪+乙罪=甲罪

    C.甲罪+乙罪=乙罪

    D.甲罪+甲罪=甲罪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我国《刑法》中对招标投标活动相关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通常有()。

    A、行贿罪
    B、受贿罪
    C、侵犯商业秘密罪
    D、强迫交易罪
    E、串通投标罪

    答案:A,B,C,E
    解析: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刑事法律责任是指招标投标活动中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最严重的法律后果。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罪名主要有:①串通投标罪;②侵犯商业秘密罪;③合同诈骗罪;④行贿罪;⑤受贿罪。D项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

  • 第15题:

    香港刑法中规定的未遂犯罪即不完整的罪行,包括以下类别()。

    • A、预备罪
    • B、煽惑罪
    • C、串谋罪
    • D、企图罪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刑法的分类包括( )

    • 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 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 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 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正确答案:A,C,D,E

  • 第17题:

    按照刑法理论,实质的一罪包括()。

    • A、连续犯
    • B、继续犯
    • C、想象竞合犯
    • D、牵连犯
    • E、吸收犯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多选题
    刑法的分类包括()
    A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B

    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C

    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D

    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E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不包括(  )。[2002年真题]
    A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B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C

    逃汇罪

    D

    洗钱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包括: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变造货币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违法运用资金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逃汇罪,洗钱罪等等。B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违反公司法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该罪属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

    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其思想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禁止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②排斥习惯法。刑事司法应当以成文法为准,排斥习惯法。③禁止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④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
    A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
    B项,《立法法》第8条规定,犯罪和刑罚是法律绝对保留事项,“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只能制定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C项,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D项,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第21题:

    多选题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修改为(  )。[2013年真题]
    A

    危险犯

    B

    结果犯

    C

    行为犯

    D

    举动犯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第23条将《刑法》第141条第1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修改后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为行为犯,不需要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发生作为罪名成立的前提条件。

  • 第22题:

    多选题
    依据我国刑法学理论,下列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  )。[2012年真题]
    A

    继续犯

    B

    连续犯

    C

    想象竞合犯

    D

    牵连犯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处断的一罪是指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本应当定为数罪,但在科刑上作为一罪处理。主要包括三种情形: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由于这种一罪没有法律上的明文根据,只是依据法理予以认定,故称为处断上的一罪。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刑法上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包括的情况。[2003年真题]

    正确答案: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行为认识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对象错误通常包括四种情况:
    (1)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和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杀甲,而误把乙当作甲加以侵害。此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成立。
    (2)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盗窃一般财物,却误把枪支作为一般财物加以盗窃。这种错误只能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认定犯罪性质。
    (3)误将犯罪对象作为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误把人当作野兽而射杀。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而不成立故意,若存在过失,则成立过失犯罪。
    (4)误将非犯罪对象当作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行为人意欲杀甲,误把野兽当作甲加以杀害。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只是由于认识错误而未得逞,构成犯罪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结合犯的特征是(  )。[2000年真题]
    A

    数个独立的具体犯罪的结合

    B

    数个独立的具体同种犯罪的结合

    C

    数罪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罪

    D

    数罪的结合基于刑法分则的规定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结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独立构成要件性质各异的数个犯罪(即原罪或被结合之罪)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依据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将其结合成为另一包含与原罪相对应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数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结合之罪),而行为人以数个性质不同且能单独成罪的危害行为触犯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中,有牵连型的结合犯和包容型的结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