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一般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刑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4分)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1分)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2分)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1分)
第2题:
什么是一般缓刑?适用一般缓刑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一般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第3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概念:缓刑是对所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对实现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遵守一定的要求,否则缓刑可以予以撤销。
撤销缓刑的条件: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罪或新发现的漏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相关规定执行。
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制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第4题:
《刑法》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
A、对
B、错
第5题:
第6题: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第7题: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察期限内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缓刑考验期满,公安机关应当向本人宣布并通报中级人民法院。
第8题:
第9题: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对犯罪分子宣告缓刑的同时,宣告禁止令
第10题:
第11题:
绝对不得减刑与假释
应当加重处罚
应当从重处罚
不得适用缓刑
第12题:
第13题:
我国刑法的缓刑
法院对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决,确实不至再危害社会,在规定的考验期内,未犯新罪,未被发现漏罪,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安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管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14题: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
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第15题:
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B、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不是累犯
D、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第16题:
下列情形中,对于适用缓刑错误的是:( )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军人适用缓刑
C.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D.虽然抢劫罪的法定最低刑为三年有期徒刑,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第17题:
第18题:
关于缓刑,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第19题:
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缓刑的效力及于附加刑
累犯与犯罪集团的主犯,不适用于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考验期不得短于原判刑期,但可以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期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