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徇私枉法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A使用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材料追诉、裁判案件B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C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D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题目
多选题
徇私枉法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
A

使用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材料追诉、裁判案件

B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C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D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出于私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在刑事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决定或者裁判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因徇私徇情而枉法追诉、枉法裁判刑事案件的行为。为个人私利或私情而枉法是本罪的特点,枉法追诉、枉法裁判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②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③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A项不属于徇私枉法罪的行为表现。
更多“徇私枉法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司法工作人员甲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对甲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

    A.属于吸收犯,按徇私枉法罪一罪处理
    B.属于牵连犯,按受贿罪乙罪处理
    C.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在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徇私枉法罪和其他罪的竞合关系。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属于牵连犯的行为,按照其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第2题: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B.以受贿罪论处
    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 第3题:

    徇私枉法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或者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徇私枉法的,以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

    • A、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 B、徇私枉法罪,枉法仲裁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
    • C、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 D、徇私枉法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 第7题:

    法官甲违背事实和法律,判决赵某的儿子无罪。事后,赵某按照和甲事前的约定,将5万现金送给甲的妻子乙,乙打电话向甲问明情况后收下礼金,关于甲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只构成徇私枉法罪,乙构成受贿罪
    • B、甲只构成徇私枉法罪,乙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C、甲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乙构成受贿罪
    • D、甲构成徇私枉法罪,乙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多选题
    甲的行为构成(  )。[2005年真题]
    A

    盗窃罪

    B

    敲诈勒索罪

    C

    故意杀人罪

    D

    抢劫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题中甲的盗窃行为由于甲未满16周岁,故不构成盗窃罪。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向车流扔烟花的行为显著轻微,不应构成犯罪

    B

    乙向车流扔烟花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应构成交通肇事罪

    C

    铁路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的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

    D

    铁路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的行为可能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乙向车流扔烟花的行为致使一车辆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情节显著轻微,不以犯罪论处。乙向车流扔烟花是故意行为,并且乙仅15周岁,不应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400条的规定,如果甲和乙因涉嫌犯罪被羁押,铁路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的行为可能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铁路警员没有窝藏、包庇行为。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徇私枉法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甲(法医)在收取犯罪嫌疑人张某的钱财后,擅自更改被害人的死因,使张某免予刑事追诉。甲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罪

    B

    乙(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是同学,在对陈某采取监视居住期间,故意对其放任不管,导致陈某逃匿,司法机关无法对其追诉。乙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罪

    C

    丙(法官)为报复被告李某,故意使李某在民事诉讼中败诉,赔偿给原告5万元。丙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罪

    D

    丁(检察官)为报复犯罪嫌疑人徐某,擅自更改相关证据,使得无罪的徐某被追诉。丁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根据《刑法》第399条,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
    A项,甲是法医,根本不属于徇私枉法罪的主体范围,应构成伪证罪。
    B项,乙警察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放任不管。应该以徇私枉法论处。
    C项,丙法官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
    D项,丁使得无罪的徐某受到追诉,成立徇私枉法罪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 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审判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正确答案: 司法工作人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是(  )。
    A.徇私枉法罪
    B.枉法裁判罪
    C.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D.玩忽职守罪


    答案:A,B,C
    解析:
    解析: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很明显,该罪属于故意犯罪。选项B“枉法裁判罪”应当修正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第399条第2款,该罪是指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也属于故意犯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是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也属于故意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工作中草率马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公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因此,排除选项D。

  • 第14题:

    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正确答案:司法工作人员

  • 第15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
    • B、徇私枉法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
    • C、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
    • D、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 B、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 C、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 D、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伪证罪主要以不作为的方式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正确的说法有哪几项?( )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后故意向他人泄露国家秘密的,可以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处罚
    • B、行为人滥用职权以妨害作证或者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为手段而徇私枉法,其手段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处罚
    • C、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其手段行为又触犯了刑讯逼供罪或者暴力取证罪的,应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处罚
    • D、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如果仅就附带民事部分作出枉法裁判,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 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 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 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多选题
    丙的行为属于(  )。[2009年真题]
    A

    挪用公款罪

    B

    挪用特定款物罪

    C

    行贿罪

    D

    一般违法行为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根据《刑法》第389条,为牟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乙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丙给乙好处费并不构成行贿罪。又根据《刑法》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丙与甲、乙三人共同策划挪用救灾款,应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挪用特定款物罪要求挪用特定款物作其他公用,本案中甲乙丙挪用是为作私用,因此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 第20题:

    多选题
    乙的行为构成(  )。[2007年真题]
    A

    盗窃罪

    B

    破坏电力设备罪

    C

    放火罪

    D

    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D两项,乙是商场的售货员,具有一定的职务便利,但是由于乙是晚上12点钟采取撬门的方式进入,并没有利用售货员职务之便,因此其盗窃货物的行为构成的是盗窃罪而非职务侵占罪。BC两项,乙为破坏现场而实施的插上电炉子并在电炉子上放上纸箱的行为,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纵火,而非要破坏电力设备,并且电炉子作为电力设备的价值有限,因此乙的这一行为应成立放火罪。

  • 第21题:

    多选题
    徇私枉法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
    A

    使用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材料追诉、裁判案件

    B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C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D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正确答案: C,A
    解析: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出于私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在刑事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决定或者裁判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因徇私徇情而枉法追诉、枉法裁判刑事案件的行为。为个人私利或私情而枉法是本罪的特点,枉法追诉、枉法裁判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②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③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A项不属于徇私枉法罪的行为表现。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B

    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C

    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D

    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伪证罪主要以不作为的方式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1、4款关于徇私枉法罪的规定和第305条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可得选项ABC均为二罪的区别

  • 第23题:

    多选题
    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通常表现为(  )。[2012年真题]
    A

    客体错误

    B

    对象错误

    C

    行为认识错误

    D

    因果关系错误


    正确答案: A,D
    解析: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形:①客体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种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种客体。②对象错误,包括四种情况:a.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和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b.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c.误将犯罪对象作为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d.误将非犯罪对象当做犯罪对象加以侵害。③行为认识错误,包括两种情况:a.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性质存在错误认识;b.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手段存在错误认识。④因果关系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发展进程有错误认识。

  • 第24题:

    多选题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

    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C

    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D

    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甲和乙的行为均构成滥用职权罪,均为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项,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工具,他人完全没有规范意识,仅仅是被利用的纯粹的工具的罪犯。乙是警察,并非被甲利用的、纯粹的工具,而是积极与甲共谋为丙脱罪,应当与甲构成共同犯罪。况且,徇私枉法罪属于身份犯,副县长甲不是司法工作人员,无法成为徇私枉法罪的正犯。
    C项,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该行为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构成法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
    D项,想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应按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一个行为同时符合相异法律之间的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严格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论处。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乙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和徇私枉法罪,其中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具有法条竞合的关系,特别法优先。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