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①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名词解释题侵占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是( )。

    A.抢夺罪

    B.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CD
    解析: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都必须要求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 第2题:

    (2006年真题)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而侵占罪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4)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

  • 第3题:

    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 (2)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 (3)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职务侵占罪是公诉案件;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 第4题:

    下列案件中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是()。

    • A、职务侵占罪
    • B、遗弃案
    • C、轻伤害案
    • D、侵占罪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下列案件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是()。

    • A、职务侵占罪
    • B、遗弃案
    • C、轻伤害案
    • D、侵占罪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侵占罪


    正确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合法持有的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侵占罪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其与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1)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不同。本罪以合法持有、管理他人财物为前提,将合法持有、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转为己有;而后者是将他人持有、保管的财物秘密窃为己有。
    (3)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对象不同。前者是单位的财物;而后者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③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而后者主要是侵吞。
    构成要件不同。前者不以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为要件;而后者则以此为要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单位的财物。

    正确答案: 行为人所属公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

    正确答案: 行为人所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侵占罪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人拒不返还其所占有的他人的财物为条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个人财产
    B.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C.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他人的委托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
    D.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1)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财产。(2)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上述贪污罪主体范围以外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 第14题:

    简述贪污罪与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贪污罪与侵占罪、职务侵占罪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行为也有相似之处。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客体不同。贪污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廉洁性和本单位财产所有权;侵占罪的客体则是社会诚实信用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有所不同。贪污罪中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也是利用职务上便利的条件;而侵占罪在客观上没有利用职务上便利的条件,但是有利用自己控制他人财物的便利条件,这一便利条件不是基于职务产生的,而是基于他人委托以及获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而取得的。
    (3)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但不包括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 第15题: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 第16题: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或者()、()。


    正确答案: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

  • 第17题:

    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 第18题:

    名词解释题
    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侵犯的客体不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此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004年真题]
    A

    正确,甲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以进奖出款”占为己有,应定职务侵占罪

    B

    不正确,甲主体资格虽然与职务侵占罪的要求相符合,但侵犯的对象不是本单位财物,因此不应定职务侵占罪

    C

    不正确,甲的主体资格不属于公司、企业人员,所占有的也不是本单位的财物,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D

    正确,因为甲非法将自己保管的公款“以进奖出款”占为已有,拒不返还,应定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 第21题:

    填空题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或者()、()。

    正确答案: 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侵占罪的认定(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甲将他人停放在车棚内未上锁的自行车骑走卖掉。甲行为构成侵占罪

    B

    乙下车取自己行李时将后备厢内乘客遗忘的行李箱一并拿走变卖。乙行为构成侵占罪

    C

    丙在某大学食堂将学生用于占座的手机拿走卖掉。丙行为成立侵占罪

    D

    丁受托为外出邻居看房,将邻居锁在柜里的手提电脑拿走变卖。丁行为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 D,B
    解析:
    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财物由谁占有、是否脱离占有。盗窃罪只能是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对自己占有的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普通侵占只能是侵占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侵占脱离占有物只能是侵占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A项,主人占有财物,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还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认可的支配人的状态。主人停放在车棚里的自行车,如果是有保管员的封闭车棚,则为保管员占有,如果是没有保管员的普通停车处,则为主人占有。因此,甲将他人停放在车棚内未上锁的自行车骑走卖掉,构成盗窃。
    B项,虽然主人对财物失去占有,但如果场所空间不大、人员比较特定,则转化为场所的管理者在占有。他人拿走该财物,仍然构成盗窃罪。乘客下车遗忘了行李,转化为司机在占有,后面的乘客乙拿走该行李,构成盗窃。
    C项,表面上看财物处于主人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外,但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可以推知存在有主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主人在占有财物。学生先用自己的手机占座位,然后去购买饭菜时,该手机仍然属于该学生在占有。丙将该手机拿走,构成盗窃。
    D项,只要财物在主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内,就属于主人在占有,即使主人没有现实地持有或监视,也不影响主人的占有。即使他人实际地持有、握有,也只能视为对主人占有的一种辅助手段。邻居只是委托丁看房,并未托其保管锁在柜里的手提电脑,因此丁将邻居锁在柜里的手提电脑拿走变卖,构成盗窃。

  • 第23题:

    判断题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