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孟子》
《道德经》
《韩非子》
第1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 自()
第2题:
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第3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第4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句话中,孔子将以下哪个选项的两种治国思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第5题: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第6题:
《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第7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第8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第9题: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10题: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无为而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第11题:
政
礼
刑
德
第12题:
第13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14题:
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第15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出自()。
第16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
第17题:
现代社会的有序运转离不开道德,以下哪句话最能体现道德的重要性()。
第18题:
结合这段话分析孔子的思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第19题: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第20题:
法治很重要,但德治更重要
德治很重要,但法治更重要
德治和法治一样重要
不能一概而论,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21题: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