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出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表述是片面的。 (1)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产生。 1929年4月26日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以 〈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通令颁行,其 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 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 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 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时配套公布的还有 <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中如何落实“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作出了具体规 定。至此,"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 该宗旨就其实质而言,是国民党反共、反对 民族民主革命和为建立独裁统治服务的手段,完 全背离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目标。 (2) “三民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则。 为了落实和强化“三民主义”教育,1931年6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 约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 及其方针政策。同年9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第157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 施原则》,分别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社会教育、蒙藏教育、华侨教育、派遣 留学生等八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纲要”(包括课程、训育、设备三个细目)。

  • 第2题: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

    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A

  • 第3题:

    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魏玛”时期是哪一阶段?()

    • A、晚清最后十年
    • B、北洋时期
    •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D、抗战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

    • A、昆明
    • B、重庆
    • C、武汉
    • D、广州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统经历了形成、确立、战时应付和最后维持四个时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选择()作为战时陪都。

    • A、洛阳
    • B、上海
    • C、北京
    • D、重庆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我国独立设置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 A、北洋政府时期
    • B、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后期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选择()作为战时陪都。
    A

    洛阳

    B

    上海

    C

    北京

    D

    重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授权军事委员会长执行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统帅陆海空军”的职权,指挥全民,负国防全责。同时,军事委员会内部领导体制及机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军事委员会的地位。
    (1)改变领导体制。抗战前,军事委员会会除委员长外,设立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2)进一步扩大编制。抗战开始后,不仅平时直属国民政府的军事机构,如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而且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也归其兼领,另外,还添设了政治部,战地党委员会等机构。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政府直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
    (3)进一步加重职权。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凡军令、军政、军法、后勤、海军、空军、抚恤、军事人员铨稳衡考绩及奖惩、部队政治训练、政治农救会、民众军事训练等,均为其职权范围。此外,通过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临时大会,构建了适应抗战需要的战时体制推行南京国民政府权利运作的集中化和一体化。党政体制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治集权上。
    大会通过的《抗战救国纲领》提出:“强化党的意识,设立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总裁总揽党政大全,并且于1937年8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统领全国海陆空军,蒋介石事实上已包揽了国民党党政军一切大全。
    国民党强化战时体制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迅速扩展特务组织。分别设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独立设置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A

    北洋政府时期

    B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


    答案:
    解析:
    (1)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而且在战后,成为抗战时期教育的指导性原则。 (2)组织高校迁移。将一批重点大学迁往西南、西北地区,坚持办学,为中国教育保存了精英力量。 (3)建立国立学校。新设立国立中学,部分私立大学转国立,保障骨干学校正常办学,满足流徙青年求学愿望。 (4)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维持战区各级教育,联络爱国人士和教师抵制奴化教育,招致失学青年就学就业,实施战区教育。

  • 第14题: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标志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制的开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①划分四行业务;
    ②集中货币发行权;
    ③独揽外汇统制权;
    ④集中存款准备金;
    ⑤集中票据交换。

  • 第16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 A、抗战建国
    • B、教育服务抗战
    • C、教育第一
    • D、“战时须作平时看”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列举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战时教育所采取的一些新措施。


    正确答案:(1)在高等教育方面,增设师范院校,注重实用科学教育;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科目调整、教材编纂、师资审定、新生招收、毕业考试和学业竞试。
    (2)在中等教育方面,实行分类划区办学,改订课程,统编教材,鼓励发展职业及师范教育。
    (3)在初等教育方面,教育部陆续颁布《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国民学校法》、《强迫入学条例》,要求各地普遍建立保国民办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强迫符合条件者接受相应的教育。
    (4)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增设国防系科,开展以国防教学与研究为核心的特种教育。
    (5)在沦陷区推行战区教育。
    (6)提高小学教师待遇、增加中央对地方教育的补助等措施,以保证和推动战时民众义务教育、补习教育和学生初等教育。

  • 第19题:

    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 A、民国初年
    • B、抗日战争前夕
    • C、抗日战争胜利后
    • D、军阀混战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①划分四行业务;
    ②集中货币发行权;
    ③独揽外汇统制权;
    ④集中存款准备金;
    ⑤集中票据交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A

    抗战建国

    B

    教育服务抗战

    C

    教育第一

    D

    “战时须作平时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A

    民国初年

    B

    抗日战争前夕

    C

    抗日战争胜利后

    D

    军阀混战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

    正确答案: (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经委员长指定可以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决义后,即交执行委员负责执行,这保证了决定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推进行政三联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从1940年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即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按这一框架,国防最高委员会增设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于是形成这样的运行系统: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考核。国防最高委员会利用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级政府的施政计划及预算,另一方面密监督其计划的执行。行政三联制是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国防最高委员会,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加了党政军机构的重迭和矛盾。
    (3)实行分层负责制。即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查核。具体层次及责任如下:第一级即各机关最高长官,主要掌握本部门的决策权;第二级即各级机关幕僚长,其职责主要是参与起草以及组织实施一级长官的决策;第三级即幕僚长以下司、局、处、科长等,其主要职责是落实一、二级长官交办事项;第四级即文书、科员、书记员、办事员等,各按具体情况确定其责任。
    (4)推行幕僚长制。这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国民政府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提倡幕僚长的目的,是要各级幕僚长负起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主管长官,妨碍主管长官对重要政务的筹划和处理。
    (5)改进公文处理办法。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尽管国民政府三令五申,但是由于官僚机构臃肿,吏治腐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