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矿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A地下开挖导致生态环境失衡B地下开挖导致围岩压力变化C地下开挖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均衡变形而产生开裂、倒塌D地下开挖有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直接危害施工人员E地下开挖消耗大量木材

题目
多选题
矿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
A

地下开挖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B

地下开挖导致围岩压力变化

C

地下开挖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均衡变形而产生开裂、倒塌

D

地下开挖有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直接危害施工人员

E

地下开挖消耗大量木材


相似考题
更多“多选题矿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A地下开挖导致生态环境失衡B地下开挖导致围岩压力变化C地下开挖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均衡变形而产生开裂、倒塌D地下开挖有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直接危害施工人员E地下开挖消耗大量木材”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 )。

    A.15%
    B.20%
    C.25%
    D.30%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388 / 2019版教材P387
    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20%。

  • 第2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的距离,应根据( )确定。

    A.围岩特性
    B.混凝土强度的允许质点震动速度
    C.开挖作业需要的工作空间
    D.混凝土强度
    E.混凝土衬砌开挖面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354页
    7.3.7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应根据围岩特性、混凝土强度的允许质点震动速度及开挖作业需要的工作空间确定。

  • 第3题:

    矿山建设过程中,地层变形、位移和地下水迁移和运动,地表受到影响是由于( )导致地层压力和地下生态环境失衡引起的。

    A.疏干排水
    B.开挖
    C.滑坡
    D.泥石流

    答案:B
    解析:
    P257-259
    矿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导致地表的大面积的沉降,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 第4题:

    简述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及其规律。


    正确答案: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及其规律:未开挖前岩体内均为压应力,所以每点均处于挤压状态.地下开挖后洞室周围岩体就向洞室这个空间松胀,松胀方向沿着半径指向洞室中心,围岩松胀后洞壁上的径向应力为零.在离开洞堕的一定距离处,松胀已经很小,基本上没有松胀,在该处的径向应力与原来未开挖的初始应力相等.洞室围岩中的切向应力则有相反的变化规律:越接近洞壁的圆,径向移动就越大(其切向应力增加值越大);而越深入围岩内部的圆,其径向移动越小(其切向应力增加值越小)。

  • 第5题:

    对于地下洞室开挖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应包括()

    • A、地上、地下控制测量
    • B、地上、地下联系测量
    • C、开挖中的施工放样
    • D、测绘洞室断面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地下洞室开挖前后应力特征有何不同?何谓围岩?何谓围岩应力?


    正确答案: 地下洞室开挖前,岩体内的应力状态称为初始应力状态,即地应力状态。此时,岩体内的地应力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开挖后,由于洞室周围岩体失去了原有的支撑,破坏这种平衡状态,围岩将向洞内产生松胀位移,从而引起洞周围一定范围内岩体的应力重新调整(应力大小和主应力方向放声变化),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称为应力的重分布。这种盈利重分布只限于洞室周围的岩体,通常将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一部分岩体叫围岩,而把重分布后的应力状态叫做围岩应力状态或二次应力状态。该应力称为重分布应力,二次应力或围岩应力。

  • 第7题: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条件:()。

    • A、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
    • B、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 C、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 D、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好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多选题
    矿山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引起的对环境的影响有()。
    A

    地表下沉

    B

    房屋开裂

    C

    土地开裂

    D

    气候变暖

    E

    地下水上升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    )。
    A

    15%

    B

    20%

    C

    25%

    D

    30%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对于地下洞室开挖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应包括()
    A

    地上、地下控制测量

    B

    地上、地下联系测量

    C

    开挖中的施工放样

    D

    测绘洞室断面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条件:()。
    A

    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

    B

    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C

    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D

    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地下洞室开挖前后应力特征有何不同?何谓围岩?何谓围岩应力?

    正确答案: 地下洞室开挖前,岩体内的应力状态称为初始应力状态,即地应力状态。此时,岩体内的地应力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开挖后,由于洞室周围岩体失去了原有的支撑,破坏这种平衡状态,围岩将向洞内产生松胀位移,从而引起洞周围一定范围内岩体的应力重新调整(应力大小和主应力方向放声变化),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称为应力的重分布。这种盈利重分布只限于洞室周围的岩体,通常将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一部分岩体叫围岩,而把重分布后的应力状态叫做围岩应力状态或二次应力状态。该应力称为重分布应力,二次应力或围岩应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的距离,应根据()确定。

    A、围岩特性
    B、混凝土强度的允许质点震动速度
    C、开挖作业需要的工作空间
    D、混凝土强度
    E、混凝土衬砌开挖面

    答案:A,B,C
    解析:
    2018新教材P342页

    7.3.6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应根据围岩特性、混凝土强度的允许质点震动速度及开挖作业需要的工作空间确定。

  • 第14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

    A . 15%
    B . 20%
    C . 25%
    D . 30%

    答案:B
    解析:
    P380
    11.1.1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20%。

  • 第15题:

    矿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 )。

    A.地下开挖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B.地下开挖导致围岩压力变化
    C.地下开挖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均衡变形而产生开裂、倒塌
    D.地下开挖有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直接危害施工人员
    E.地下开挖消耗大量木材

    答案:A,C,D
    解析:
    P257-259
    矿业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 第16题:

    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均不复杂的情况下,以下属于深基坑的有:()。

    • A、开挖深度4m
    • B、开挖深度5m
    • C、开挖深度6m
    • D、地下室二层
    • E、地下室三层

    正确答案:B,C,E

  • 第17题:

    地下洞室开挖后洞壁为什么会变形?


    正确答案: 因为:
    (1)洞壁由于受爆破振动或机械力的破坏而产生松动的塑性变形;
    (2)开挖后原始应力释放洞壁出现变形。

  • 第18题:

    下列选项关于土方开挖工程量的计算流程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创建地下土层模型,接着建立土方开挖的BIM模型,将开挖模型与地质土层模型进行对比,最后生成土层开挖土方量清单表。
    • B、首先生成土层开挖土方量清单表依,接着建立土方开挖的BIM模型,将开挖模型与地质土层模型进行对比,最后据地质勘察报告创建地下土层模型。
    • C、首先开挖模型与地质土层模型进行对比,接着建立土方开挖的BIM模型,将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创建地下土层模型,最后生成土层开挖土方量清单表。
    • D、首先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创建地下土层模型,接着建立土方开挖的BIM模型,生成土层开挖土方量清单表,最后将开挖模型与地质土层模型进行对比。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多选题
    地下工程施工方式包括( )。
    A

    全面开挖方式

    B

    全断面开挖方式

    C

    先导洞后扩大开挖方式

    D

    台阶扩大开挖方式

    E

    分部分块开挖方式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矿山建设过程中,地层变形、位移和地下水迁移和运动,地表受到影响是由于()导致地层压力和地下生态环境失衡引起的。
    A

    疏干排水

    B

    地下开挖

    C

    山体滑坡

    D

    山体开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均不复杂的情况下,以下属于深基坑的有()。
    A

    开挖深度4m

    B

    开挖深度5m

    C

    开挖深度6m

    D

    地下室二层

    E

    地下室三层


    正确答案: B,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及其规律。

    正确答案: 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及其规律:未开挖前岩体内均为压应力,所以每点均处于挤压状态.地下开挖后洞室周围岩体就向洞室这个空间松胀,松胀方向沿着半径指向洞室中心,围岩松胀后洞壁上的径向应力为零.在离开洞堕的一定距离处,松胀已经很小,基本上没有松胀,在该处的径向应力与原来未开挖的初始应力相等.洞室围岩中的切向应力则有相反的变化规律:越接近洞壁的圆,径向移动就越大(其切向应力增加值越大);而越深入围岩内部的圆,其径向移动越小(其切向应力增加值越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矿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
    A

    地下开挖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B

    地下开挖导致围岩压力变化

    C

    地下开挖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均衡变形而产生开裂、倒塌

    D

    地下开挖有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直接危害施工人员

    E

    地下开挖消耗大量木材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的距离,应根据()确定。
    A

    围岩特性

    B

    混凝土强度的允许质点震动速度

    C

    开挖作业需要的工作空间

    D

    混凝土强度

    E

    混凝土衬砌开挖面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