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变薄
放射性分布呈弥漫性稀疏
脑室和白质相对扩大
脑内容量减少
脑室缩小
第1题:
偏头痛病人rCBF显像常可见到 ( )
A、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恢复正常
B、在发病时rCBF增高,症状消失后恢复正常
C、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仍低于正常
D、在发病时rCBF增高,症状消失后低于正常
E、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高于正常
第2题:
Alzheimer病在rCBF显像上的典型改变是
A.颞顶叶脑血流降低
B.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
C.脑结构紊乱
D.脑萎缩
E.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
第3题:
用SPECT进行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rCBF)诊断脑梗死时,下面哪一项不是其特征表现 ( )
A、rCBF显像表现为病灶局部放射性缺损
B、rCBF显像所显示的放射性缺损面积往往大于CT和MRI
C、病灶四周放射性异常增高
D、病灶对侧小脑的放射性减低,又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E、出现多个类圆形放射性增高区
第4题:
患者,男,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痫症(左侧半球病灶)。癫痫间歇期脑功能显像的表现是( )
第5题:
Alzheimer病在rCBF显像上的典型改变是
第6题:
脑挫裂伤时在rCBF显像上可以出现
第7题:
TIA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高度危险征兆是()
第8题:
以脑沟、脑池、脑裂增宽表现为主的脑萎缩称为()。
第9题:
第10题:
颞顶叶脑血流降低
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
脑结构紊乱
脑萎缩
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
第11题:
颞顶叶脑血流降低
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
脑结构紊乱
脑萎缩
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
第12题:
患者,男性,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痫症(左侧半球病灶)。为了了解发作期的癫痫病灶改变并且确定病灶可以____再做rCBF显像或脑代谢显像A、服用抗癫痫药物后
B、介入手段激发后
C、睡眠之后
D、平静休息2小时后
E、症状消失后
为了确定癫痫病灶的具体部位可以做什么检查A、CT
B、MRI
C、经颅多普勒超声
D、rCBF显像
E、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癫痫间歇期脑功能显像的表现是A、rCBF显像见异常浓聚区
B、rCBF显像全脑放射性增高
C、rCBF显像大脑皮质萎缩
D、rCBF显像全脑放射性减低
E、rCBF显像局部呈放射性减低
第13题:
脑挫裂伤时在rCBF显像上可以出现
A.颞顶叶脑血流降低
B.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
C.脑结构紊乱
D.脑萎缩
E.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
第14题:
患者,男性,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痫症(左侧半球病灶)。癫痫间歇期脑功能显像的表现是()。
第15题:
脑死亡在rCBF显像上的典型改变是
第16题:
Parkinson病在rCBF显像上可以出现
第17题:
rCBF显像时哪项不是脑萎缩的表现()
第18题:
患者,男,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瘸症(左侧半球病灶)。癫痫间歇期脑功能显像的表现是()
第19题:
脑内容量减少
皮质变薄
脑室和白质相对扩大
放射性分布呈弥漫性稀疏
脑室缩小
第20题:
rCBF显像表现为病灶局部放射性缺损
rCBF显像所显示的放射性缺损面积往往大于CT和MRI
病灶四周放射性异常增高
病灶对侧小脑的放射性减低,又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出现多个类圆形放射性增高区
第21题:
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恢复正常
在发病时rCBF增高,症状消失后恢复正常
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仍低于正常
在发病时rCBF增高,症状消失后低于正常
在发病时rCBF减低,症状消失后高于正常
第22题:
颞顶叶脑血流降低
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
脑结构紊乱
脑萎缩
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