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柯赫(Koch)现象是指()A 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反应剧烈B 机体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步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C 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全身反应强烈D 机体再次感染与初步感染结核菌反应一样E 机体感染结核菌出现发热反应

题目
单选题
柯赫(Koch)现象是指()
A

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反应剧烈

B

机体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步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C

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全身反应强烈

D

机体再次感染与初步感染结核菌反应一样

E

机体感染结核菌出现发热反应


相似考题
更多“柯赫(Koch)现象是指()”相关问题
  • 第1题:

    最早发现结核杆菌是

    A.巴斯德于1885年
    B.巴斯德于1892年
    C.柯赫(Koch)于1882年
    D.柯赫(Koch)于1892年
    E.柯赫(Koch)于1895年

    答案:C
    解析:
    据结核病专著记录,柯赫(Koch)于1882年首先研究发现结核杆菌,故选择C。

  • 第2题:

    试用科赫(Koch)现像解释机体对结核菌初感染和再感染的不同。


    正确答案: 1890年Koch将结核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天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溃疡,不愈合,最后豚鼠因结核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受少量结核杆菌感染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杆菌皮下注射,2~3天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表浅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较快的局部红肿和表浅溃烂是由结核菌素诱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的表现。结核杆菌无播散,引流淋巴结无肿大及溃疡较快愈合是免疫力的反映。人类(多数在儿童时期)肺部首次感染结核菌后,细菌被吞噬细胞带到肺门淋巴结,并可全身播散,此时若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进行性肺结核;但在成人由于儿时已受过感染或已接种过卡介苗,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此时的再感染多不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也不易引起全身播散(免疫反应),而在局部发生激烈组织反应,病灶多为渗出性,甚至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形成(变态反应)。Koch现象揭示了结核菌的初感染和再感染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机制。

  • 第3题:

    什么是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 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 第4题:

    简述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 柯赫法则是病害诊断中常见的印证法则,它可分为4个步骤:
    ①经常观察,了解一种微生物与某种病害的联系。
    ②从病组织上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并将其单独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繁殖,也就是纯培养。
    ③将纯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的寄主植物上感病后发生原先观察到的症状。
    ④从接种发病的组织上再分离,又得到相同的微生物。

  • 第5题:

    请简述柯赫的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发明的微生物纯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法则――柯赫法则。

  • 第6题:

    问答题
    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正确答案: 一个用以证明某微生物确系某传染病病原体的一个原则。具体内容为:病原菌只在患病个体上发现;病原菌可离开患病动物体,并得到纯种培养物;这种纯种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上后,出现特有病症;自此患病动物中可重新分离到病原菌,它的实验室纯种应与原始病原菌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科赫(Koch)现像

    正确答案: 科赫(Koch)现象是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正确答案: 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或柯赫氏证病律,是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柯赫氏法则通常表述为4步:
    ①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微生物存在;
    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③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用科赫(Koch)现像解释机体对结核菌初感染和再感染的不同。

    正确答案: 1890年Koch将结核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天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溃疡,不愈合,最后豚鼠因结核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受少量结核杆菌感染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杆菌皮下注射,2~3天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表浅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较快的局部红肿和表浅溃烂是由结核菌素诱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的表现。结核杆菌无播散,引流淋巴结无肿大及溃疡较快愈合是免疫力的反映。人类(多数在儿童时期)肺部首次感染结核菌后,细菌被吞噬细胞带到肺门淋巴结,并可全身播散,此时若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进行性肺结核;但在成人由于儿时已受过感染或已接种过卡介苗,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此时的再感染多不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也不易引起全身播散(免疫反应),而在局部发生激烈组织反应,病灶多为渗出性,甚至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形成(变态反应)。Koch现象揭示了结核菌的初感染和再感染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最早发现结核杆菌是()
    A

    巴斯德于1885年

    B

    巴斯德于1892年

    C

    柯赫(Koch)于1882年

    D

    柯赫(Koch)于1892年

    E

    柯赫(Koch)于1895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结核病专著记录,柯赫(Koch)于1882年首先研究发现结核杆菌,故选择C。

  • 第11题:

    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在同一特定的疾病的机体中常能了现同一病原菌;能从患该病的机体中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将这种培养物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能引起相同疾病;能从感染的实验动物重新获得纯培养的病原菌。

  • 第12题:

    科赫(Koch)现像


    正确答案: 科赫(Koch)现象是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 第13题:

    什么是“柯赫法则(Koch’spostulate)”?


    正确答案: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在同一特定疾病的机体中常能发现同一病原菌;能从患该病的机体中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物;将这种培养物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能引起相同的疾病;能从感染的实验动物重新获得纯培养的病原菌。

  • 第14题:

    柯赫式法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病原物必须在发病部位,并于症状紧密相关。
    (2)必须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获得该病原,并进行纯化培养。
    (3)将纯化培养的病原物接种到同种植物的键株上,产生于原来相同的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获得于原接种完全一致的病原物。

  • 第15题:

    细菌技术之父()

    • A、詹纳尔(Jenner)
    • B、勒斯德(Lester)
    • C、柯赫(Koch)
    • D、巴斯德(Pasteur)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问答题
    什么是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 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柯赫氏法则(Koch’sRule).

    正确答案: 柯赫氏法则(Koch’sRule)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postulates)或柯赫氏证病律,是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按柯赫氏法则的四个步骤来完成诊断与鉴定。诊断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有些病害特征明显,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但在许多场合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如花叶症状易于识别,要判断由何种病原物引起,就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定。
    柯赫氏法则表述为: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一些锈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法则来验证,每个医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都应能熟练地运用。
    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子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否缺乏某种元素而引起病害时,可以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元素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什么是柯赫法则,并简述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 柯赫法则:
    (1)、在同一特定疾病的机体中常能发现同一病原菌;
    (2)、能从患该病的机体中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物;
    (3)、将这种培养物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能引起相同的疾病;
    (4)、能从感染的实验动物重新获得纯培养的病原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请简述什么是柯赫法则。

    正确答案: 病原微生物来自于患病机体,从患者身上必须能分离到并且可以纯培养;
    人工接种这种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到正常机体能引起相同的疾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柯赫证病律。

    正确答案: 1、感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生物存在;
    2、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并获得纯培养;
    3、将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植物的健康植株上,能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同1);
    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获得的纯培养,与原接种的纯培养完全一样(同2)。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