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过敏性休克的因素是()。A 细菌感染B 肝破裂C 药物引起D 冠心病E 挤压综合征

题目
单选题
过敏性休克的因素是()。
A

细菌感染

B

肝破裂

C

药物引起

D

冠心病

E

挤压综合征


相似考题
更多“过敏性休克的因素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防范过敏性休克的措施,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询问患者过敏史是防范过敏性休克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B.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就能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C.先做皮肤试验,就能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D.应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能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答案:A

  • 第2题:

    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是()

    A、细胞性休克

    B、神经精神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低血容量性休克一共有三类: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 第3题:

    过敏性休克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在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如何正确处理?


    正确答案: 发生过敏性休克后,马上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ml。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1/16支);2-5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支)。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容量。发生呼吸衰竭时,肌注山梗菜碱30毫克或尼可刹米250毫克,呼吸停止立即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停止立即心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有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烦躁不安者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 第4题:

    烧伤性休克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疼痛
    • B、低血容量
    • C、心衰
    • D、感染
    • E、过敏

    正确答案:A,B,D

  • 第5题:

    下列属于呼吸道过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药物过敏性休克
    • B、血清过敏性休克
    • C、过敏性哮喘
    • D、过敏性鼻炎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烧伤早期最常见的是()。

    • A、感染性休克
    • B、失液性休克
    • C、心源性休克
    • D、过敏性休克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休克易发生DIC的是()

    • A、感染性休克
    • B、心源性休克
    • C、过敏性休克
    • D、失血性休克
    • E、神经源性休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休克始动环节是血管容量扩大的休克是()

    • A、失血性休克
    • B、烧伤性休克
    • C、心源性休克
    • D、过敏性休克
    • E、创伤性休克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关于过敏性休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过敏性休克发病率只有1%
    • B、过敏性休克影响了1.21%美国人的生活
    • C、英国对比1990年和2004年发生率增加了7倍
    • D、目前无中国过敏性休克发病率资料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过敏性休克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在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如何正确处理?

    正确答案: 发生过敏性休克后,马上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ml。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1/16支);2-5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支)。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容量。发生呼吸衰竭时,肌注山梗菜碱30毫克或尼可刹米250毫克,呼吸停止立即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停止立即心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有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烦躁不安者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过敏性休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过敏性休克发病率只有1%

    B

    过敏性休克影响了1.21%美国人的生活

    C

    英国对比1990年和2004年发生率增加了7倍

    D

    目前无中国过敏性休克发病率资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烧伤早期最常见的是()。
    A

    感染性休克

    B

    失液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过敏性休克


    正确答案: A
    解析: 烧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体液的渗出,最早期出现的为失液性休克。继休克后,感染是对烧伤患者的另一重大威胁,所以后期多见的是感染性休克。

  • 第13题:

    关于过敏性休克,错误的是()

    A、通常在接种后数分钟至1-2小时发生

    B、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C、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一般可自行恢复

    D、接种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可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答案:C

  • 第14题: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药物过敏性休克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D、过敏性哮喘
    E、荨麻疹

    答案:C
    解析: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第15题:

    过敏性休克的因素是()。

    • A、细菌感染
    • B、肝破裂
    • C、药物引起
    • D、冠心病
    • E、挤压综合征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严重过敏反应可导致()。

    • A、低血容量休克
    • B、感染性休克
    • C、心源性休克
    • D、过敏性休克
    • E、创伤性休克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下列反应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 A、药物过敏性休克
    • B、新生儿溶血
    • C、血清过敏性休克
    • D、呼吸道过敏反应
    • E、消化道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属于血管性休克的是()

    • A、烧伤性休克
    • B、失血性休克
    • C、过敏性休克
    • D、感染性休克
    • E、心源性休克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因心肌梗塞而引起的休克是()。

    • A、过敏性休克
    • B、失血性休克
    • C、心源性休克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

    • A、失血性休克
    • B、过敏性休克
    • C、心源性休克
    • D、神经性休克
    • E、感染性休克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过敏性休克的因素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属于血管性休克的是()
    A

    烧伤性休克

    B

    失血性休克

    C

    过敏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心源性休克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正常情况下,机体保证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机制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即血液,血管,心脏三方面共同支撑有效循环血量。只要上述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收到损害,就可能引发休克的产生。分述如下:
    (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体液丢失或烧伤等。血容量不足直接体现为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具体来说,血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由于减压反射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
    (2)血管源性休克:血液在血管内循环,如果血管过度扩张会导致血容量的相对不足,其产生休克的机制与血容量不足相似。
    a、过敏性休克:属于1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会,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感染性休克:
    ①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扩血管因子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引起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②低动力型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由于麻醉或损伤和强烈的疼痛抑制交感神经缩血管功能,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如果出现有效循环不足即出现休克。
    3、心源性休克: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当这个推动力受损时(心肌梗死,瓣膜损害,心脏受压等)出现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血压可显著下降。
    (2)诱发或加重感染由于其抗炎不抗菌,降低机体抵抗力,易继发感染和潜在病灶扩散,
    如白血病,再障,肾病综合征等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
    (3)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重溃疡)由于其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粘液分泌,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肉芽组织形成。加剧溃疡,甚至造成出血或紊乱,少数可诱发胰腺炎,脂肪肝。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使用造成水钠潴留,加强血管紧张素原的作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6)其他,诱发精神失常,癫痫等。

  • 第23题:

    多选题
    烧伤性休克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疼痛

    B

    低血容量

    C

    心衰

    D

    感染

    E

    过敏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