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简述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肌红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肌红蛋白尿检测主要用于鉴别是否发生肌肉损伤。
    ①组织局部缺血:心肌梗死早期,动脉阻塞缺血;
    ②骨骼肌损伤;
    ③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等;
    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后;
    ⑤原发性肌肉疾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 第2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 第3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 第4题:

    简述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很快受到抑制。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升高,阳性率为67.8%~74.4%;
    (2)生殖腺胚胎肿瘤、胃癌或胰腺癌时血清AFP含量也可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含量也可不同程度升高,通常<300μg/L;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月达高峰,但低于400μ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 第5题:

    简述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
    ①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
    ②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前者CRP升高,后者不升高。
    ③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4、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总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A.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B.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C.根据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作为检查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指标:一般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含量急剧升高,而且几乎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当病理状态恢复时,含量也下降。
    2.手术后继发感染的检测:手术后6h-8hC-反应蛋白(CRP)很快上升,到48h-72h达到高峰,术后如果无并发症,则3-4天后迅速下降。CRP是手术后并发症或进行性组织损伤坏死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早期指标。
    3.用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CRP浓度上升,而非细菌性感染上升不明显。
    4.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细菌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一般前者高于后者。
    5.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风湿热CRP均升高,急性期过后逐渐转为正常。
    6.可作为烧伤病人和肾移植后排异现象的检测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脑脊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急性黄疸性肝炎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而δ胆红素百分比却显著提高。
    (2)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人,血清中δ胆红索常小于总胆红素的7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血浆补体浓度增高:常由于疾病急性期反应,使补体合成增加,如总补体活性、C3、C4值在所有风湿性疾病的急性期均增高。其他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心肌梗死、癌、糖尿病等血浆中补体值亦可增高。
    (2)血浆补体浓度降低:可见于:
    ①分解增加:任何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疾病均可引起低补体血症,包括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症、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麻疹和疟疾。特别是对大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用补体检测观察病情,判断疗效。
    ②合成降低:如严重的肝脏疾患。
    ③先天性缺陷:补体中某组分先天性缺陷可导致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和反复细菌感染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很快受到抑制。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升高,阳性率为67.8%~74.4%;
    (2)生殖腺胚胎肿瘤、胃癌或胰腺癌时血清AFP含量也可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含量也可不同程度升高,通常<300μg/L;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月达高峰,但低于400μ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脑脊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等疾病。
    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
    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 第14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M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 第15题:

    简述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作为检查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指标:一般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含量急剧升高,而且几乎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当病理状态恢复时,含量也下降。
    2.手术后继发感染的检测:手术后6h-8hC-反应蛋白(CRP)很快上升,到48h-72h达到高峰,术后如果无并发症,则3-4天后迅速下降。CRP是手术后并发症或进行性组织损伤坏死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早期指标。
    3.用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CRP浓度上升,而非细菌性感染上升不明显。
    4.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细菌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一般前者高于后者。
    5.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风湿热CRP均升高,急性期过后逐渐转为正常。
    6.可作为烧伤病人和肾移植后排异现象的检测指标。

  • 第16题:

    临床上下列哪种蛋白的检测常用来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 A、白蛋白
    • B、铜蓝蛋白
    • C、结合珠蛋白
    • D、热休克蛋白
    • E、C-反应蛋白

    正确答案:E

  • 第17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M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
    ①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
    ②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前者CRP升高,后者不升高。
    ③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4、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机制。

    正确答案: 幽门螺旋杆菌(HP)能产生具有高度活性的尿素酶,而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和CO。当口服一定量的C-尿素后,如果胃内有HP感染,示踪尿素被HP所产生的尿素酶分解,CO通过呼气而排出。采集呼出的气体经仪器定量测出其中的C0含量,由此可判断胃内有无HP感染。。当口服一定量的C-尿素后,如果胃内有HP感染,示踪尿素被HP所产生的尿素酶分解,CO通过呼气而排出。采集呼出的气体经仪器定量测出其中的C0含量,由此可判断胃内有无HP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肥达反应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应用伤寒沙门菌“0”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
    (2)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第3~4周的阳性率最高,可达70%以上。
    (3)有少数患者抗体阳性出现较迟或者效价水平较低,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4)评价肥达反应的结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0”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80及“H”抗体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②若只有“0”抗体上升,而“H”抗体不上升,可能是发病早期;若只有“H”抗体上升而“0”抗体不增高可能是不久前患过伤寒或经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或因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③沙门菌D群与A群有部分共同抗原,后者的感染可产生“O”与“H”的交叉反应;④某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反应;⑤部分血培养阳性证实的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却有假阴性结果。因此,肥达反应对诊断伤寒有帮助,但不能作为确诊的惟一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C-反应蛋白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的机制

    正确答案: =1/*GB3
    ①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2/*GB3
    ②激活补体经典途径;=3/*GB3
    ③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4/*GB3
    ④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粒细胞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粒细胞生成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裂池、成熟池、储存池、循环池及边缘池。动力学的检测包括粒细胞DNA含量与合成的检测、粒细胞储存池的检测,可以判断粒细胞的增殖水平、储备量和有无释放障碍等情况,协助诊断临床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了解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②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免疫球蛋白。③脑脊液和尿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