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要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
民事主体从其他民事主体处取得利益,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以外,均应当支付一定的代价
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不同的民事主体参加同一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1题:
平等原则的内容是( )。
A. 民事主体资格平等;
B. 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
C. 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D.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E.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F. 民事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第2题:
下列不属于平等原则内涵的是( )。
A.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相同
B.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C.对当事人的法律适用平等
D.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第3题:
第4题:
合同法律的主体是()。
第5题:
根据《民法总则》有关民事主体行使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第6题:
下列不属于平等原则内涵的是()。
第7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平等原则的内涵的是()。
第8题:
关于民法的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民事主体从其他民事主体处取得利益,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以外,均应当支付一定的代价
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在通常状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责任与过错的程度相适应
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要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
双方的利益和负担应当大体相当,即等价
民事主体的权益受到损害,致害方应当给予相当的补偿
第10题: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某种利益的表现形式
民事权利能力是由法律赋予的,而民事权利可依照民事主体的意思决定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不能放弃和转让,而民事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
民事权利能力也包括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与民事义务相对应,但不包括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能力是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第11题:
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
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均等.大小相当。
法人和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平等。
第12题:
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 )。
A.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C.民事主体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D.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律平等
第14题:
第15题: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是指()
第16题:
民事权利能力是()。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
第18题:
下列有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民法的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20题: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第21题:
参与民事活动的各方主体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民事主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他方之上
任何一方民事主体都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与自然人、法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第22题:
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主体亲自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民事主体在权利受侵害时请求诉讼保护的资格
第23题:
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要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
民事主体从其他民事主体处取得利益,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以外,均应当支付一定的代价。
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不同的民事主体参加同一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24题:
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不存在管理与服从关系,又称为平等主体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