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孟子》
B.《中庸》
C.《周易》
D.《论语》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第5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6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第7题:
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第8题: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秦伯说,与郑人盟。
第9题: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尽心于国
移其粟于河内
斧斤以时人山林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
(2) 不违农时,-------------------;---------------------,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3)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第13题:
第14题:
翻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第15题:
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第16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
第17题:
荀子曰:“草木繁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该观点表明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
五十者可以衣帛
数罟不入洿池
养生丧死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