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方法
抽样技术方法
系统评价方法
流程描述法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 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
第4题: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第5题: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间安排。
第6题:
()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第7题:
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这种审计模式被称为风险导向审计。
第8题:
风险;穿行测试
控制;风险评估
风险;风险评估
控制;控制测试
第9题:
当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就获取了合理保证
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的法律后果
审计风险取决于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第10题:
账目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数据基础审计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账目基础审计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
制度基础审计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评入手
风险基础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
风险基础审计融合了风险控制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
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不存在审计风险
第13题:
第14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据()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第15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第16题:
下列有关审计取证模式的提法中,正确的有()。
第17题: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18题:
建立在对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基础上的审计取证模式是()。
第19题:
风险导向审计并非完全独立于传统的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而是融入了风险评估因素并在其基础上的继续发展。
第20题: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
第21题:
固有风险
检查风险
剩余风险
审计风险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账项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第24题:
账目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