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我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低龄化”,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
问答题
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我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低龄化”,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我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低龄化”,对此,你怎么看?”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首个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这个数据显示对青少年网民急需加强自律精神的宣传教育。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律精神要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分析】青少年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 第2题:

    面试热点:青少年游戏成瘾怎么治

    【热点背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定义,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的“游戏障碍”是一种疾病,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已突破4亿,其中, 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我国有40%左右的青少年正在面临着网络成瘾的潜在风险。甚至出现了,16岁少年游戏成瘾,偷母亲车祸所得赔偿6万充值;男孩偷钱泡网吧沉迷网游,3万元10天挥霍一空等情况。

    【模拟试题】

    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玩游戏时,也是难以自拔的观看游戏直播。针对青少年游戏成瘾,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青少年玩游戏,可以适当缓解学习的压力,但是游戏成瘾,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千万不能误食网络游戏这个“电子海洛因”。

    “吃鸡”才有朋友,“农药”才是话题,成为很多青少年的真实写照,除了游戏,他们甚至没有与人交流的话题。很多游戏涉及暴力、色情等内容,会刺激青少年,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知,生活在虚拟游戏的世界里,误认为游戏中的手段可以达成目的,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长期上网还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不适,出现社交障碍,无法安心学习。在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会造成颈椎、视力等问题,甚至还会造成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青少年长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中,对周围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尚未形成的“三观”,面对周围同学的蛊惑和游戏平台的宣传,往往因为没有很好的自控力而深陷其中。生活中的自卑、孤独、压抑,很难跟别人倾诉,只有通过玩游戏可以得到宣泄,获得满足感。很多“留守儿童”成了网瘾少年,这跟缺少父母陪伴,学校缺乏监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学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可是附近商贩,就出现了“商机”,租手机玩游戏业务获得了很多学生的青睐。

    “成瘾”是一种疾病,青少年游戏成瘾必须要进行“治疗”:

    第一、陪伴:父母对陪伴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全家人呢一起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脱离对于游戏的依赖。

    第二、疏导:家长尽早带孩子去正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不要去社会上各种非医疗机构,防止治疗过程中出意外,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早日重回正常生活。

    第三、杜绝: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关于网游的法规,对游戏公司出品的游戏,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对游戏中的内容、连续使用的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 第3题:

    (  )是进入青少年期面临的问题。

    A.厌学
    B.体能下降
    C.网瘾
    D.婚恋
    E.心理健康

    答案:A,C,D,E
    解析:

  • 第4题:

    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我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低龄化”,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现状:沉迷游戏,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宅童”,这些孩子喜欢猫在家里,跟网络中的虚拟人物做朋友。同时,网络中充斥着色情、血腥、恐怖、猎奇、变态等异质文化元素的内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为复杂深远。
    原因: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常常把手机当“电子保姆”,让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长大;网络电子产品时代还催生出一种“隐性失陪”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心思却在刷朋友圈、打游戏上;父母管教和学校良好教育的缺失,让青少年缺乏为他们提供识别、判断、控制网络不利影响的外部支持;互联网企业、平台对网游广告管理不到位;青少年规范使用网络法律法规缺失。
    危害:
    1.因沉迷于暴力网游,想体验在现实中杀人的快感。近年来,类似因成瘾性电子游戏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的案例屡见不鲜。
    2.交流能力退化,现实沟通出现障碍。随着网瘾加深、沉溺时间变长,退化、障碍愈演愈烈,导致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感更强,形成恶性循环。
    3.成绩下滑,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对策:
    1.借助媒体平台,呼吁有关部门全面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互联网企业、平台对网游广告管理。
    2.家长放下手机,给孩子多点陪伴、多点关爱。
    3.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平时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多陪孩子一起出去做做运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切勿做“甩手家长”。
    4.政府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开展规范和清理查处等工作。
    5.再好的法规制度都只是外力,包括游戏厂商、教师和青少年自身,都应该去正视并参与到这个复杂问题的解决中。

  • 第5题: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数量也在激增。社会工作者在对这些“网瘾”青少年开展活动时,往往针对其家庭进行,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比只单纯针对个人有效得多。这说明选择介入行动应遵循()原则。

    • A、考虑经济效益
    • B、服务对象自决
    • C、瞄准服务目标
    •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网瘾青少年高达1300多万,更糟的是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此,信息部下发通知,2009年7月1日以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计算机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件,给孩子门建立起健康的城墙,让他们能够在网络天地里健康成长。据此回答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信息部下发此通知是因为()

    • A、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世界,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 B、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 C、网络文化是假文化,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消极腐朽的文化不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的危害很大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当前我国网瘾青少年高达l300多万,更糟糕的是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首要诱因。各地公安局、法院、少管所的调查显示,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了83%,其中70%左右的犯罪与网瘾相关。不良信息泛滥、暴力色情充斥的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 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首先要()。 ①从源头上治本,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政府职能,打击青少年犯罪 ③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以此来抵御不良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当前青少年一种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高达15%。假如你的邻居家的孩子是一个网瘾少年,你的邻居向你讨教。你作为一名教师,会告诉他们哪些教育挽救网瘾少年的好办法?


    正确答案:①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
    ②建议家长尊重孩子,不要采用训斥、打骂的教育方式;
    ③建议家长注意跟孩子沟通谈心,多鼓励表扬,少指责埋怨;
    ④建议家长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和爸妈的疼爱;
    ⑤建议家长疏堵结合,对孩子上网时间有所限制,引导孩子浏览健康有益的内容;
    ⑥如果孩子上网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建议通过药物或请心理医生指导治疗。

  • 第9题:

    下列文献哪个“参考文献”的格式著录是正确的()

    • A、[1]刘付芬.黄银安,青少年网瘾对家庭经济危害的分析及对策,《消费导刊》,2010年第8期,25-28页
    • B、(1)刘付芬.黄银安,青少年网瘾对家庭经济危害的分析及对策,消费导刊,2010(8):25-28
    • C、<1>刘付芬,黄银安.青少年网瘾对家庭经济危害的分析及对策.消费导刊,2010(8):25-28
    • D、[1]刘付芬,黄银安.青少年网瘾对家庭经济危害的分析及对策.消费导刊,2010(8):25-28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   )是进入青少年期面临的问题。
    A

    厌学

    B

    体能下降

    C

    网瘾

    D

    婚恋

    E

    心理健康


    正确答案: A,E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针对这一社会现象,A说:“因特网上病毒泛滥,垃圾信息成堆,可见因特网没什么利用价值”,B说:“因特网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合理使用网络”,C说:“因特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青少年不应接触因特网”,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A、C说法片面,A、C两人只看到因特网的弊端,却忽略了因特网的优点;B说法比较合理,B强调的是积极合理使用因特网资源,即避开因特网的弊端,利用因特网的优点。确实如此,因特网我们不能说它就是百分之百促进我们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合理利用。若是我们都沉溺于网络,所做的是玩物丧志的事情,那么因特网对我们是不利的;若我们利用因特网学习、读书、买卖货物、邮寄物件等等,特别是高中生,课后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因特网,会很快得到帮助。此题答案不局限于此,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青少年网瘾

    正确答案: 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想要增加时间、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社会工作者计划首先从预防层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干预,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最适宜的是( )

    A.从个人层面入手,要求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
    B.从家庭层面入手,促进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
    C.从学校层面入手,减少青少年课业学习负担
    D.从社会层面入手,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答案:D
    解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可以从预防与治疗两个层面进行。预防层面,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协助青少年有效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防止青少年因为无法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沉溺于网络。治疗层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以及优势视角的理论,有效帮助。

  • 第14题:

    有“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产生“网瘾”问题的原因上,从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人际互动方面入手,才能根除“网瘾”。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原则。

    A: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B:个别化
    C: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D:瞄准服务目标

    答案:D
    解析:
    考点:介入行动的原则。

  • 第15题:

    青少年网瘾


    正确答案: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想要增加时间、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

  • 第16题: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针对这一社会现象,A说:“因特网上病毒泛滥,垃圾信息成堆,可见因特网没什么利用价值”,B说:“因特网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合理使用网络”,C说:“因特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青少年不应接触因特网”,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A、C说法片面,A、C两人只看到因特网的弊端,却忽略了因特网的优点;B说法比较合理,B强调的是积极合理使用因特网资源,即避开因特网的弊端,利用因特网的优点。确实如此,因特网我们不能说它就是百分之百促进我们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合理利用。若是我们都沉溺于网络,所做的是玩物丧志的事情,那么因特网对我们是不利的;若我们利用因特网学习、读书、买卖货物、邮寄物件等等,特别是高中生,课后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因特网,会很快得到帮助。此题答案不局限于此,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 第17题:

    网瘾只是青少年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导致的,不是疾病,即使严重也不需药物治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网瘾青少年高达1300多万,更糟的是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此,信息部下发通知,2009年7月1日以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计算机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件,给孩子门建立起健康的城墙,让他们能够在网络天地里健康成长。据此回答问题加大对孩子的网络教育是解决网瘾的最好办法,只有引导孩子提高判断力,才能让他远离不良网站、不良网站游戏,主动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常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 C、文化对人没有影响
    • D、优秀文化一定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关于网络游戏,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网络游戏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多一些时间玩是有好处的
    • B、在网络游戏里,可以发泄不满的情绪,所以心里有问题,可以去玩游戏进行发泄
    • C、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应该禁止青少年玩游戏
    • D、适当的玩一下可以调节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由网络游戏导致的“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说明①网络游戏具有两重性②必须坚决取缔网络游戏③网络游戏都是腐朽文化④青少年必须提高自身免疫力()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由网络游戏导致的“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说明①网络游戏具有两重性②必须坚决取缔网络游戏③网络游戏都是腐朽文化④青少年必须提高自身免疫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当前我国网瘾青少年高达l300多万,更糟糕的是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首要诱因。各地公安局、法院、少管所的调查显示,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了83%,其中70%左右的犯罪与网瘾相关。不良信息泛滥、暴力色情充斥的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首先要()。 ①从源头上治本,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政府职能,打击青少年犯罪 ③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以此来抵御不良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该加强治理,肃清网络污染,故①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政府针对网络问题,应该依法履行其职能,减少青少年犯罪,仅仅打击青少年犯罪是不够的,要从源头预防。③选项不符合设问主体要求“国家”,故排除。④选项观点正确,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好的产品,做好正面的引导,故入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建设

  • 第23题:

    问答题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当前青少年一种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高达15%。假如你的邻居家的孩子是一个网瘾少年,你的邻居向你讨教。你作为一名教师,会告诉他们哪些教育挽救网瘾少年的好办法?

    正确答案: ①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
    ②建议家长尊重孩子,不要采用训斥、打骂的教育方式;
    ③建议家长注意跟孩子沟通谈心,多鼓励表扬,少指责埋怨;
    ④建议家长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和爸妈的疼爱;
    ⑤建议家长疏堵结合,对孩子上网时间有所限制,引导孩子浏览健康有益的内容;
    ⑥如果孩子上网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建议通过药物或请心理医生指导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