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0.78
0.85
0.90
第1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处理后土体的相对密度为()。
第2题:
某粉砂土场地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处理,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400kPa,按正方形布桩,桩径为600mm,桩体混合料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MPa,按桩周土体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为110kPa,折减系数为0.9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宜为()。
第3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采用矩形布桩,横向桩距为1.4m,纵向桩距为1.6m,桩径为1.0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压缩模量Es~5.5M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置换率不宜低于()。
第4题: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第5题:
某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1000mm,桩距为2000mm,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处理后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第6题:
0.70
0.78
0.85
0.90
第7题:
25%
30%
35%
40%
第8题:
1.50
1.58
1.70
1.80
第9题:
1.6m;140kPa
1.9m;140kPa
1.9m;120kPa
2.2m;110kPa
第10题:
1.60m
1.65m
1.70m
1.75m
第11题:
2.05
2.15
2.35
2.55
第12题:
2.4
2.5
2.6
2.7
第13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采用矩形布桩,横向桩距为1.4m,纵向桩距为1.6m,桩径为1.0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压缩模量Es~5.5M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面积置换率为()。
第14题:
某黏性土场地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间距为1.35m,桩径0.90m,天然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压缩模量为4.5M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45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置换率m为()。
第15题:
某松散均质砂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取ξ=1.1,砂石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
第16题:
某松散砂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砂土的最大孔隙比为0.96,最小孔隙比为0.72,天然孔隙比为0.90,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600mm,桩距为2.0m,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挤密后砂土相对密度为()。
第17题:
248kPa
235kPa
222kPa
209kPa
第18题:
0.75
0.78
0.85
0.88
第19题:
160kPa
155kPa
150kPa
145kPa
第20题:
0.15
0.20
0.35
0.40
第21题:
185kPa
190kPa
195kPa
200kPa
第22题:
2.4
2.5
2.6
2.7
第23题:
2.05
2.15
2.30
2.55
第24题:
2.0
2.3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