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标准图幅全要素显示或按任意范围和任意内容显示需要的数据库内容
按数据制图标准,绘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绘制任意范围和任意内容的地图及专题图
属性及其他统计数据报表输出
将屏幕上的图幅用打印机输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地图集开本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是()。
A地图及用途
B地图及图幅的分幅
C制图区域范围
D地图及使用的特定条件
第4题: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输出形式中,下列各项属于屏幕显示方式的有()。
第5题:
GIS产品输出按照输出的内容形式可以分为()。
第6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数据输出功能的是()。
第7题:
基本矿图比例尺可根据矿井需要、图幅大小和使用方便任意确定。
第8题:
关于标准仪表进场图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
按任意范围和任意内容显示
按标准图幅全要素显示
相同数据库数据的拆分显示
不同数据库数据叠加显示
三维景观地图显示
第10题:
绘制中国地图比福建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绘制福建省地图时,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绘制厦门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福建省地图更为简略
绘制集美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第11题:
任意比例尺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中小比例尺
第12题:
偶数
奇数
任意分区
任意
第13题:
第14题:
普通地图的编制
1)任务概述
根据××省基础测绘工作的要求,计划编制比例尺为1:50万的《××省地图》,全面表示××省境界范围内的行政区划、道路交通、城镇分布、基本地貌的基本情况,以及××省与邻省之间的关系,以公开出版的形式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提供工作用图。
(1)制图区域范围:本省所辖范围及邻近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部分区域。
(2)任务量: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制作。
(3)完成时限:要求2个月完成。
2)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省地图》编制目的、内容和比例尺设计要求,选择收集了以下最新相关资料:
(1)1: 25万××省公众版数字地图(按国家标准分幅,1 9 80西安坐标系,2005年版)作为基本资料;
(2)《1:1 00万省级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国家测绘局、民政部200 1年版),作为省界绘制补充资料;
(3)标有2 000年勘界市、县界线的1:25万DRG,作为县级及以上界线绘制的依据;
(4)1: 50万《××省地图》(200 5年版),作为要素综合取舍的参考资料;
(5)《××省政区图册》(20 1 0年版)和近期政区、地名变更资料,作为编制居民地行政等级及名称内容的参考依据;
(6)《××省标准山名图》、《中国山脉资料图》(1 9 74年版),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名山高程,作为补充编制山脉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
(7)《××省标准水名图》、《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1 9 7 3年版),作为补充编制水系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
(8)1: 85万《××省公路图》(2 0 1 0年版),作为道路走向、编号核对的依据。
3)地图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1)地图精度
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0. 75mm,最大不超过±1. 1mm。
(2)地图规格
①比例尺为1:50万,印刷成品为4全开拼幅形式的大幅面挂图。
②采用矩形分幅设计,版面由1:50万××省全图(主图)、××市(省会)中心城区图(附图>、图例、图名、比例尺和版权记录等要素构成。
③成图尺寸:1860mm*1540mm,外图廓尺寸:1720mm*1295mm,内图廓尺寸:1650mm*1228mm;附图尺寸:340mm*480mm,图例尺寸:386mm*128mm。
(3)地图拼接要求
①考虑到××省版图的形状,《××省全图》的分幅拼接形式采用横放拼接,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
②图幅拼接时按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的顺序进行拼接。
4)问题
(1)依据《测绘生产成本基本定额》,省级普通地理图从地图设计到输出印刷胶片的编制经费为736. 87元/m2,有底图数据的定额减少20%。试求:
①计算本项目测绘生产需要多少经费。
②假设取该省省会中心城区实地范围内长不小于35km,宽不小于25km的区域作为
《××市城区图》的制图区域,请确定《××市城区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2)内分幅地图的定义?简述内分幅地图分幅设计原则、分幅的方法。
(3)如何进行该制图区域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4)简述地图相邻图幅的数字接边要求。
普通地图的编制
(1)依据《测绘生产成本基本定额》,省级普通地理图从地图设计到输出印刷胶片的编制经费为736. 87元/dm2,有底图数据的定额减少20%。试求:①计算本项目测绘生产需要多少经费。
本项目测绘生产需要的经费为:18. 6dm*15. 4dm*736. 87元/dm2*(1- 20%)=168855.2元
②假设取该省省会中心城区实地范围内长不小于35km,宽不小于25km的区域作为《××市城区图》的制图区域,请确定《××市城区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市城区图》长度方向的比例尺:3 5*1 03/(480*10-3)=72916. 667
《××市城区图》宽度方向的比例尺:2 5*1 03/(340*10-3)=73529. 412
根据题意,应取比例尺分母大的数值,即73529. 412,为方便计量,比例尺分母凑整为7.5万,故《××市城区图》应采用的比例尺为1:7.5万。
(2)内分幅地图的定义?简述内分幅地图分幅设计原则、分幅的方法。
内分幅地图是一幅地图的幅面超过全开纸张或印刷设备的幅面时,就要分为若干个印张。
我们称它为“内分幅”,用以区别于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内分幅地图分幅的原则:①顾及纸张规格;②顾及印刷条件;③主区在图廓内基本对称,并
顾及与外围地区的联系;④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⑤顾及主区内重要物体的完整;
⑥照顾图面配置的要求;⑦大幅地图的内分幅,应考虑局部地区组合成新的完整图幅。
内分幅的方法:①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②换算成新编图上的长度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③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3)如何进行该制图区域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制图区域的研究是以基本资料为基础,结合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从整体上了解制图区域的地理概况和基本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①居民地的分布特点和密度差别,居民地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行政意义等;
②道路的等级、通行情况、分布特点和密度差别;
③各级境界状况,特别是未定的国界、省界;
④水系的结构特征及河网密度,湖泊类型及分布特点,运河、沟渠等人工水系物体的分布状况;
⑤海岸类型,岛礁、航海设施分布特点,海底地貌的形态特征;
⑥陆地地貌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⑦各种植被的分布特点;
⑧有特殊文化、历史或经济价值的地物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分布情况;
⑨其他要素的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针对编绘作业的需要,写出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
(4)简述地图相邻图幅的数字接边要求。
相邻图幅的地形图要素应进行接边处理。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几何图形、属性和名称注记等。
相邻图幅之间的接边要素不应重复、遗漏,在图上相差0. 3mm以内的,可只移动一边要素直接接边;相差0. 6mm以内的,应图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进行接边;超过0.6mm的要素应检查和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接边,并需记录在元数据及图历簿中。
接边处因综合取舍而产生的差异应进行协调处理。经过接边处理后的要素应保持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属性一致、线划光滑流畅、关系协调合理。
第15题:
用1:1000比例尺测图,需绘制三幅50cm×50cm标准图,当改用1:500比例尺测图时需绘制()
第16题:
机械制图中,图幅分区的数目应为()。
第17题:
数据查询检索统计是地籍信息系统日常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所有的数据应能实现()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图形属性相互查询检索统计。
第18题: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中,下列内容不属于本系统数据以兼容的格式向其他系统转换的是()。
第19题:
矩形或正方形分幅主要用于()地形图的分幅。
第20题:
全要素地形图
专题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
统计图表
第21题:
使用时可任意放大或缩小
受显示器性能影响,无法任意缩放
受原图比例尺所限,不能任意放大
受原图图幅所限,无法任意放大
第22题:
第23题:
分幅地籍图按街道街坊裁剪输出
单宗地图矩形裁剪及编辑
单宗地图转换为地籍图总图
地籍图总图各种专题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