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简述普通砼渗水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砼塌落度经时损失原因


    正确答案:水泥水化产生化学和物理凝聚,破坏水泥颗粒分散稳定性;水泥浆液相中分散剂的消耗导致塌落度的损失。

  • 第2题:

    简述普通砼渗水原因


    正确答案:水泥石存在毛细孔和微裂纹,水泥石与骨料粘结界面存在缝隙,骨料内部存在微裂纹。

  • 第3题:

    简述普通砼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实际施工中,设计砼配合比为何要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正确答案: 普通混凝土设计步骤:
    1、初步配合比计算
    2、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比
    3、强度复核、密度校正提出实验室配比
    4、施工配比换算设计配比中各材料用量均以材料为全干状态计量的,而实际材料中均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实际生产时设计配比要换算成施工配比。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先张法预应力砼与后张法预应力砼的区别。

    正确答案: 先张法是先施工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放张产生预应力。
    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利用锚具锚固,然后进行灌浆处理,对预应力钢筋进行保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轻骨料砼与普通砼相比有何特点,其应用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轻骨料砼的表观密度比普通砼减少1/4-1/3;
    强度稍低;
    弹性模量较小,收缩、徐变较大;
    热膨胀系数较小;
    抗渗、抗冻和耐火性能良好;
    保温性能优良;
    主要用于保温围护结构或热工构筑物;
    承重又保温的围护结构;
    承重结构或构筑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砼强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普通砼试件的标准养护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砼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采用标准养护的普通砼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到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温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砼的抗渗标号是按()表示的。
    A

    渗水多少

    B

    水头压力

    C

    渗水时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对普通砼的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经济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墙体渗水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发;外墙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水均,抹灰易发生袭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砼裂缝产生的主要施工方面原因。

    正确答案: ①外加掺合剂拌合不均匀,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泵送混凝土过梁增用水泥及加水;
    ②浇筑顺序失误,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实;
    ③混凝土终凝前被扰动,混凝土硬化前受震动或达到预定强度前过早受载;
    ④保护层太薄,箍筋外只有水泥浆;
    ⑤施工缝处理不当,位置不正确;
    ⑥模板拼接不严,漏浆漏水,拆模过早;
    ⑦混凝土养护差,早期失水太多,养护初期受冻;
    ⑧构件运输、吊装或堆放不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砼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这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泵送砼与普通砼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施工效率高,施工更方便,占地少,污染少。
    (2)混凝土质量均匀,流动性好,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普通水泥砼路面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正确答案: 1、确定试配弯拉强度,
    2、确定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3、选定用水量
    4、砂率
    5、计算单位用水量
    6、计算水泥用量,
    7、计算各集料用量,
    8、配合比的试配与调查,
    9、确定施工配合比。

  • 第14题:

    简述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砼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这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 第15题:

    简述砼裂缝产生的主要施工方面原因。


    正确答案:①外加掺合剂拌合不均匀,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泵送混凝土过梁增用水泥及加水;
    ②浇筑顺序失误,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实;
    ③混凝土终凝前被扰动,混凝土硬化前受震动或达到预定强度前过早受载;
    ④保护层太薄,箍筋外只有水泥浆;
    ⑤施工缝处理不当,位置不正确;
    ⑥模板拼接不严,漏浆漏水,拆模过早;
    ⑦混凝土养护差,早期失水太多,养护初期受冻;
    ⑧构件运输、吊装或堆放不当。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查找渗水出逸点的方法。

    正确答案: 先在偎水堤段的背水坡脚附近及其以外附近地面查找含水量明显增大的区域及干湿土分界线;在含水量明显增大的区域或干湿土分界线附近再仔细查找出水点;如果出水点在水下,可能有鼓水、翻花、冒泡现象;雨天从出水颜色和水温差别上分析判断出水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普通水泥砼路面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正确答案: 1、确定试配弯拉强度,
    2、确定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3、选定用水量
    4、砂率
    5、计算单位用水量
    6、计算水泥用量,
    7、计算各集料用量,
    8、配合比的试配与调查,
    9、确定施工配合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砼塌落度经时损失原因

    正确答案: 水泥水化产生化学和物理凝聚,破坏水泥颗粒分散稳定性;水泥浆液相中分散剂的消耗导致塌落度的损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速凝剂对砼性能影响?

    正确答案: (1)加速水化,后期强度低
    (2)收缩变形大,抗渗性能差,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3)速凝剂大多是强健性,对活性骨料不利,易加剧碱骨料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砼浇筑过程中,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应符合的规定?

    正确答案: ①砼施工时从高处直接将砼倾落,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免发生离析。
    ②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③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普通砼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实际施工中,设计砼配合比为何要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正确答案: 普通混凝土设计步骤:
    1、初步配合比计算
    2、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比
    3、强度复核、密度校正提出实验室配比
    4、施工配比换算设计配比中各材料用量均以材料为全干状态计量的,而实际材料中均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实际生产时设计配比要换算成施工配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住宅楼工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外墙全部采用砼空心小型砌块砌筑。交付使用后,出现“围护墙体、窗口与墙节点处渗水”质量缺陷,试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饰面层未能分层抹灰,存在砂眼和龟裂;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没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白上而下塞灰压紧;铝合金和塑料窗不填充保温材料,未用防水密封胶封堵缝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微波萃取优于普通萃取方法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①选择性好。②加热效率高,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性物质,可以避免长时间高温引起样品分解。③萃取结果不受物质水分含量影响,回收率高,提取物稳定。④试剂用量少,节能、污染小。⑤仪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