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团结
大同化力
富强
第1题:
第2题:
中华民族为世界粮食作物培育的最伟大贡献是培育了()。
第3题: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4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
第5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道:“中国之土地在美国之上。而物产之丰、宝藏之富,实居世界第一。
第6题:
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主要任务是()。
第7题:
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第8题: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第9题:
和平
团结
大同化力
富强
第10题:
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时不我待
快马加鞭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13题:
习近平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时梦想为()。
第14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世界最文明之民族,也是世界最()之民族。
第15题: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孙中山遗嘱)。孙中山立遗嘱时,“能平等待我之民族”是指()
第16题:
只有在一个强大的民族背景中,人民才能充分获得更加充分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7题:
一位外国汉学家认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珍惜自己的传统文明,保持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下面对中华文化评价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宋元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全盛时期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第18题:
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
第19题:
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第20题:
孙中三先生说:“应该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与世界。”这意味着() ①要面向世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要借助文化传播,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 ③要在交流借鉴中,实现中外文化的全面融合 ④要批判的继承,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第21题:
俄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第22题:
制度创新
模式创新
自主创新
管理创新
第23题:
第24题:
孙中山
蔡元培
李大钊
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