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论语
孟子
荀子
第1题: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中“然”字是形容词,对的意思。()
第2题:
第3题:
“事虽小,勿擅为”接句为:()
第4题:
汉刘安说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此古语告诉我们要() ①敢于怀疑否定一切 ②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 ④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第5题:
战国时期,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商鞅。
第6题:
下列观点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第7题:
“修道之谓教”出自典籍()
第8题:
“苟”的意义: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第9题:
第10题:
《孟子》
《学记》
《苟子》
《中庸》
第11题:
苟擅为,子道亏
苟私藏,亲心伤
苟擅为,亲心伤
物虽小,勿私藏
第12题:
第13题: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这是采用了哪种推理方式?
第14题: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第15题:
秦时商鞅认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面选项中和他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第16题:
根据《左传》的记载,“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出自于以下哪一位政治家之口()
第17题: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第18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此古语告诉我们要() ①敢于怀疑、否定一切 ②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 ④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第19题: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的正确翻译是: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称为君主?
第20题:
翻译: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当时而治法,因时而制礼”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