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古建筑有一种特殊性构件,作用相当于柱头上的梁托,分担梁端的剪力,用来托举伸出墙柱的屋檐,它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传力途径是()。

    A:板→主梁→次梁→柱→基础
    B:板→次梁→主梁→柱→基础
    C:板→主梁→次梁→墙→柱→基础
    D:板→次梁→主梁→墙→柱→基础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正确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抵御地震作用时应具有多道防线,按结构或构件屈服的先后次序排列,下列哪一个次序是正确的?( )

    A.框架、连梁、剪力墙
    B.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
    C.连梁、剪力墙、框架
    D.剪力墙、连梁、框架

    答案:C
    解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是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是第二道防线,也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框架是第三道抗震防线。

  • 第3题:

    剪力墙系统中包含()

    • A、墙身
    • B、墙柱
    • C、墙梁
    • D、墙洞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剪力墙施工图中的“墙柱”和“墙梁”指什么构件?


    正确答案: 墙柱:包括端柱、翼柱(翼墙、转角墙)、暗柱等三种剪力墙边缘构件。
    墙梁:剪力墙上下层洞口间的墙,也称连梁。

  • 第5题:

    ()(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是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大于5的梁。

    • A、连肢墙
    • B、框架梁
    • C、框架柱
    • D、壁式框架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单选题
    ()(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是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大于5的梁。
    A

    连肢墙

    B

    框架梁

    C

    框架柱

    D

    壁式框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剪力墙按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哪几类()。
    A

    墙身

    B

    墙柱

    C

    墙梁

    D

    框支梁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剪力墙钢筋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三类构件构成。
    A

    剪力墙

    B

    剪力墙基础

    C

    剪力墙梁

    D

    剪力墙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往往带端柱(边框柱),要否按第8.2.2条将框支梁或框架梁在墙内拉通或设暗梁?落地墙端柱是否按独立框支柱要求设计?

    正确答案: 按《混凝土高规》第8.2.2条规定,此种情况的框架梁或框支梁应在与之重合的墙内拉通,或至少设置暗梁。当落地剪力墙的端柱同时承托转换构件时,其在剪力墙平面内的有关内力调整可不按框支柱的规定执行,但有关构造要求应符合框支柱的规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由梁、柱、剪力墙等构件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为()
    A

    框架结构

    B

    框架-剪力墙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

    框筒结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民间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原因是()

    A.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板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纵墙承重,横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B.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椽、枋等构件来承受层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横墙承重,纵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C.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斗拱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D.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椽、枋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粱、檩、椽、枋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搂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周护遮藏、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14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11G101-1图集中规定的剪力墙的构件?()

    • A、剪力墙柱
    • B、剪力墙梁
    • C、剪力墙板
    • D、剪力墙身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往往带端柱(边框柱),要否按第8.2.2条将框支梁或框架梁在墙内拉通或设暗梁?落地墙端柱是否按独立框支柱要求设计?


    正确答案:按《混凝土高规》第8.2.2条规定,此种情况的框架梁或框支梁应在与之重合的墙内拉通,或至少设置暗梁。当落地剪力墙的端柱同时承托转换构件时,其在剪力墙平面内的有关内力调整可不按框支柱的规定执行,但有关构造要求应符合框支柱的规定。

  • 第16题:

    哪些构件可以进行平法输入:()

    • A、柱、板
    • B、梁、板
    • C、柱、梁
    • D、柱、墙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框支梁是否包括梁上托柱的梁?托墙和托柱的梁设计上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习惯上,框支梁一般指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支承上部不落地剪力墙的梁,是有了“框支剪力墙结构”,才有了框支梁。《混凝土高规》第10.2.1条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支梁仅是转换梁中的一种。
    单从《混凝土高规》第10.2.9条中提到的“梁上托柱”的规定,只能上说明在这里提到的两个各别规定上,“梁上托柱”的梁和传统的“框支梁”均有要求。实际上,从《混凝土高规》第10.2节的许多规定上,已经明显区分了这两种梁所构成的转换层结构的不同要求,如第10.2.2条关于转换层设置位置的要求、10.2.5条关于提高抗震等级的要求、10.2.8条第2款关于纵向钢筋和腰筋的要求、第10.2.9条第2款和第4款的要求等。
    托柱的梁一般受力也是比较大的,有时受力上成为空腹垳架的下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因此,采用框支梁的某些构造要求是必要的,这在《混凝土高规》第10.2节已有反映。

  • 第18题:

    由梁、柱、剪力墙等构件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为()

    • A、框架结构
    • B、框架-剪力墙结构
    • C、剪力墙结构
    • D、框筒结构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以下属于非抗震构件的有()。
    A

    B

    剪力墙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工程中框架梁的高宽比很小即相对来说,梁宽较大,设计意图为提高大开间房间净空,但有的部位出现框架梁比框架柱宽的问题,以前的施工中梁比柱宽的很少,一般认为柱包梁,梁包柱是否合理,如果这样是否为梁钢筋直接穿过柱,锚入端柱或剪力墙,如果端柱也比梁窄怎么办?

    正确答案: 梁比柱宽时,十子相交梁在柱的四角、丁字相交梁在一横中部柱宽范围,要附加“入柱”箍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剪力墙结构中,顶层暗柱和连梁纵筋收头时应该是梁筋包柱筋还是柱筋包梁筋?

    正确答案: 柱筋包梁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承受板传来的压力以及梁的自重,其作用效应是弯矩和剪力。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框支梁是否包括梁上托柱的梁?托墙和托柱的梁设计上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习惯上,框支梁一般指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支承上部不落地剪力墙的梁,是有了“框支剪力墙结构”,才有了框支梁。《混凝土高规》第10.2.1条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支梁仅是转换梁中的一种。
    单从《混凝土高规》第10.2.9条中提到的“梁上托柱”的规定,只能上说明在这里提到的两个各别规定上,“梁上托柱”的梁和传统的“框支梁”均有要求。实际上,从《混凝土高规》第10.2节的许多规定上,已经明显区分了这两种梁所构成的转换层结构的不同要求,如第10.2.2条关于转换层设置位置的要求、10.2.5条关于提高抗震等级的要求、10.2.8条第2款关于纵向钢筋和腰筋的要求、第10.2.9条第2款和第4款的要求等。
    托柱的梁一般受力也是比较大的,有时受力上成为空腹垳架的下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因此,采用框支梁的某些构造要求是必要的,这在《混凝土高规》第10.2节已有反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