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不小于()个”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_____倍。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关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按规范式(9.3.1-1)或(9.3.1-2)计算锚固长度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ft按C40取值
    B. 带肋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计算锚固长度的1.1倍
    C.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D. 经过各种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

    答案:D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8.3.1条,经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8.3.1-1)或公式(8.3.1-2)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

  • 第3题:

    关于新平法中弯钩和机械锚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机械锚固能有效减少锚固长度
    • B、新平法供提供了6种机械锚固的形式
    • C、弯钩和机械锚固计算结果都在钢筋长度结果中进行体现,可直接通过编辑钢筋查看机械锚固工程量
    • D、机械锚固工程量软件能够单独进行汇总统计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规范》中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是指()。

    • A、受拉锚固长度
    • B、受压锚固长度
    • C、搭接锚固长度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不小于()个

    • A、2
    • B、3
    • C、5
    • D、10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独立梁,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范围内,至少应配置()个箍筋。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关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周长度的70%
    • B、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取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
    • C、受压钢筋不应采用末端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锚固措施
    • D、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取1.1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判断题
    矩形截面梁应采用封闭箍筋,T形截面也可以采用开口钢箍、箍筋的锚固应采用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于50mm或5d。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独立梁,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范围内,至少应配置()个箍筋。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周长度的70%

    B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取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

    C

    受压钢筋不应采用末端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锚固措施

    D

    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取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不小于()个
    A

    2

    B

    3

    C

    5

    D

    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平法La表示的含义是()
    A

    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B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C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D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框架梁中的主要钢筋长度计算,正确的有()。

    A、上部贯通钢筋长度=通跨净长+两端支座锚固长度+2×搭接长度
    B、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伸出支座的长度
    C、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宽度+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长度
    D、架立筋长度=每跨净长-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负筋长度+搭接长度
    E、侧面纵向钢筋长度=通跨净长+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上部贯通钢筋长度=通跨净长+两端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架立筋长度=每跨净长-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负筋长度+2×搭接长度。

  • 第14题: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设置横向构造筋。

    • A、5cm
    • B、10cm
    • C、5d
    • D、10d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弯折锚固时,其总锚固长度允许小于la。()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钢筋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定时,可在钢筋末端加焊锚板或在末端采用贴焊锚筋做弯等附加锚固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矩形截面梁应采用封闭箍筋,T形截面也可以采用开口钢箍、箍筋的锚固应采用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于50mm或5d。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筋在混凝土中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la,钢筋的强度愈高、直径愈()、混凝土的强度愈(),则钢筋的锚固长度la要求的就愈长。


    正确答案:大;低

  • 第19题:

    多选题
    预制构件生产中,构件隐蔽工程检查包括()。
    A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

    B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

    C

    灌浆套筒的型号、数量、位置及灌浆孔、出浆孔、排气孔的位置

    D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E

    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间距、位置,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
    A

    0.8

    B

    1.0

    C

    1.2

    D

    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Lae表示的含义是()
    A

    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B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C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D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提高锚杆锚固能力的办法中采取树脂锚固和(    )更有效。
    A

    增加锚固长度

    B

    采用钢丝绳锚固

    C

    增加锚杆长度和分布密度

    D

    采用机械锚固方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确定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特别是在桩主要承受水平力时,下述()组合是正确的。()
    A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5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0倍钢筋直径

    B

    对于大直径桩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10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

    C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45倍钢筋直径

    D

    柱顶嵌入长度不小于1.0倍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45倍钢筋直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锚固钢筋直径或并箍等效直径的()倍,间距不应大于单根锚固钢筋直径的10倍。
    A

    0.35

    B

    0.25

    C

    0.23

    D

    0.2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