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折旧的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
实际净残值
预计净残值率
第1题: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一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这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的方法。
A.平均年限法
B.分类折旧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年数总和法
第2题:
第3题: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率只与()有关。
第4题:
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试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年折旧额。
第5题: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率应根据()乘以折旧率计算。
第6题:
下列关于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第8题:
年限平均法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第9题: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每工作1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月折旧率=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第10题: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第11题:
年限平均法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确定双倍直线折旧率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下,折旧年限的最后两年应改为直线法
第12题:
年限平均法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额应该根据( )乘以折旧率。
第16题: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应提折旧,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第17题:
采用工作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与()无关。
第18题:
固定资产折旧额应按固定资产()计算。
第19题:
平均年限法是我国目前常用的计提折旧的方法
工作量法的计算不仅要考虑折旧的年限,还应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量
平均年限法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100%
工作量法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内可以完成的工作量
第20题:
年限平均法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在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时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年数总和法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第21题: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0%*(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第22题: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
固定资产原值
第23题: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
固定资产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