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一屈光不正患者,其调节幅度为1.0D,戴矫正镜后视力为1.0,如配予下加光+2.50DS的双焦眼镜,则戴镜时的明视范围是()。A 眼前1.0m~无限远B 眼前28.6cm~40cmC 眼前50cm~1.0mD 眼前28.5和cm~40cm和眼前1.0m~无限远

题目
单选题
一屈光不正患者,其调节幅度为1.0D,戴矫正镜后视力为1.0,如配予下加光+2.50DS的双焦眼镜,则戴镜时的明视范围是()。
A

眼前1.0m~无限远

B

眼前28.6cm~40cm

C

眼前50cm~1.0m

D

眼前28.5和cm~40cm和眼前1.0m~无限远


相似考题
更多“一屈光不正患者,其调节幅度为1.0D,戴矫正镜后视力为1.0,如配予下加光+2.50DS的双焦眼镜,则戴镜时的明视范围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光学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原理是:镜片焦度弥补了戴镜者的生理光学性缺陷,使戴镜后满足视觉光学上的共轭关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2题:

    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戴镜1个月后复查视力,半年至1年复查屈光状态。

    A.屈光不正性弱视

    B.屈光参差性弱视

    C.斜视性弱视

    D.器质性弱视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对这类型的斜视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A.只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

    B.不戴镜,手术矫正眼位

    C.戴过矫眼镜

    D.戴低矫眼镜

    E.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


    正确答案:E

  • 第4题:

    正视是指()。

    • A、没有屈光不正度
    • B、是裸眼1.0视力的状态
    • C、是戴矫正镜后1.0视力的状态
    • D、是5米外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射聚焦在中心凹的状态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始终配戴接触镜的屈光不正群体,随着年龄日益增大,发生老视矫正的需求者,称为()者。

    • A、老视曾戴
    • B、老视初戴
    • C、屈光不正曾戴者
    • D、屈光不正初戴者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屈光不正性弱视戴完全矫正眼镜1月后应复查()。


    正确答案: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 第7题:

    屈光不正性弱视戴完全矫正眼镜()月后应复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正确答案:1

  • 第8题:

    患儿,女,7岁,3岁发现斜视,5岁经散瞳验光后配戴远视眼镜并治疗弱视,戴镜后眼位偏斜度减小,但未完全屈光矫正。裸眼33cm:+50△,Sm:+45△;戴镜33cm:+30△,5m:+25△。 应诊断为()

    • A、先天性内斜视
    • B、非调节性内斜视
    • 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D、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 E、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填空题
    屈光不正性弱视戴完全矫正眼镜()月后应复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正确答案: 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患儿,女,7岁,3岁发现斜视,5岁经散瞳验光后配戴远视眼镜并治疗弱视,戴镜后眼位偏斜度减小,但未完全屈光矫正。裸眼33cm:+50△,5m:+45△;戴镜33cm:+30△,5m:+25△。对这类型的斜视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A

    只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

    B

    不戴镜,手术矫正眼位

    C

    戴过矫眼镜

    D

    戴低矫眼镜

    E

    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从未配戴过角膜接触镜,随着年龄日益增大,尝试接触镜矫正老视的需求者,称为()者。
    A

    老视曾戴

    B

    老视初戴

    C

    屈光不正曾戴者

    D

    屈光不正初戴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始终配戴接触镜的屈光不正群体,随着年龄日益增大,发生老视矫正的需求者,称为()者。
    A

    老视曾戴

    B

    老视初戴

    C

    屈光不正曾戴者

    D

    屈光不正初戴者


    正确答案: D
    解析: 自年轻时起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群体,随着年龄日益增大、调节幅度逐步下降、发生老视矫正的需求者,称为老视曾戴者。

  • 第13题:

    60岁正视眼人戴三焦眼镜后的中间光区焦度为1.25D,则中间光区的明视范围是()。

    A.80~44.4cm

    B.100~36.4cm

    C.73~53.5cm

    D.180~100cm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关于共同性内斜视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不需再戴镜

    B、采用完全睫状肌麻痹戴完全矫正眼镜后观察半年,内斜角≤10△为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C、对戴镜后,残余斜视角>10A,1~2岁照片无内斜,视力10A为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E、非调节性内斜视,AC/A比正常高


    参考答案:ACE

  • 第15题:

    从未配戴过角膜接触镜,随着年龄日益增大,尝试接触镜矫正老视的需求者,称为()者。

    • A、老视曾戴
    • B、老视初戴
    • C、屈光不正曾戴者
    • D、屈光不正初戴者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戴镜1个月后复查视力,半年至1年复查屈光状态。

    • A、屈光不正性弱视
    • B、屈光参差性弱视
    • C、斜视性弱视
    • D、器质性弱视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下面关于三光眼镜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A、三光镜中距离附加焦度为近附加的50~60%
    • B、通过三光镜在每一个方向均可以看得清晰
    • C、三光镜的光学性能计算类似于双光镜片
    • D、原则上具有1.0D调节幅度的三光镜可看清3D的物距变化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一屈光不正患者,其调节幅度为1.0D,戴矫正镜后视力为1.0,如配予下加光+2.50DS的双焦眼镜,则戴镜时的明视范围是()。

    • A、眼前1.0m~无限远
    • B、眼前28.6cm~40cm
    • C、眼前50cm~1.0m
    • D、眼前28.5和cm~40cm和眼前1.0m~无限远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关于共同性内斜视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不需再戴镜
    • B、采用完全睫状肌麻痹戴完全矫正眼镜后观察半年,内斜角≤10△为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 C、对戴镜后,残余斜视角>10A,1~2岁照片无内斜,视力<0.5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D、采用完全睫状肌麻痹戴完全自顾不暇正眼镜后观察半年,内斜角>10A为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 E、非调节性内斜视,AC/A比正常高

    正确答案:A,C,E

  • 第20题:

    患儿,女,7岁,3岁发现斜视,5岁经散瞳验光后配戴远视眼镜并治疗弱视,戴镜后眼位偏斜度减小,但未完全屈光矫正。裸眼33cm:+50△,Sm:+45△;戴镜33cm:+30△,5m:+25△。对这类型的斜视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A、只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
    • B、不戴镜,手术矫正眼位
    • C、戴过矫眼镜
    • D、戴低矫眼镜
    • E、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眼镜相对放大率说法不合适的是()。
    A

    眼镜相对放大率是矫正屈光不正后视网膜上像的大小与模拟眼上视网膜像的大小的比较

    B

    戴镜后所见物体大小与模拟眼会有差别其与调节无关

    C

    戴镜矫正后视网膜上像的大小与眼本身屈光不正的性质关系密切

    D

    眼镜相对放大率只与眼镜本身有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正视是指()。
    A

    没有屈光不正度

    B

    是裸眼1.0视力的状态

    C

    是戴矫正镜后1.0视力的状态

    D

    是5米外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射聚焦在中心凹的状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戴镜1个月后复查视力,半年至1年复查屈光状态。
    A

    屈光不正性弱视

    B

    屈光参差性弱视

    C

    斜视性弱视

    D

    器质性弱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