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沿海地区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区和增长极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
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国工业布局着力由沿海向内地推进,主要强调“双线建设”,谋求改变生产力布局过度东倾的状况
第1题:
第2题: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第3题:
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下列哪些()。
第4题: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
第5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
第6题:
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第7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8题:
()是我国提高开放性经济的基本国策。
第9题:
第10题: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第11题:
区域良性互动
区域均衡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
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第12题: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第13题: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什么功不可没?
第14题:
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关键是()。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2010年位次跃升世界第2位。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6420.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这说明() ①我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②我国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③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出口 ④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第16题: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繁荣、破坏、()四个时期。
第18题: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第19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第20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21题:
推动区域不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第22题:
突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