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民经济起支配作用
是支撑国民经济的主体
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
第1题:
A、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
D、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第2题:
A.引导
B.鼓励
C.支持
D.扶助
第3题:
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有所提高;②非公有制经济不再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③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市场地位是平等的;④非公有制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活动的主体多元化。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4题:
第5题:
目前,北京市共有市场主体77.9万户,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占59.5%;个体私营经济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这表明()
A我国经济在逐步私有化
B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被取代
第6题: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第7题:
目前,西部地区已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650余万户,外商投资企业近2万户,工作人员1620多万,他们每年为国家创造的税收达200亿元左右。这表明()
第8题:
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到1653.8万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139.8万户,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我国GDP的60%、国家税收的70%、企业总数的80%、新增就业的90%。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 ①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主体地位 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9题: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95%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共约1.5亿。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第10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11题:
第12题:
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应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第13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 )
A.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D.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第14题:
在现阶段要使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就要求( )。
A.公有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减少
B.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减少
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D.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
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应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第18题: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第19题:
西藏自治区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突破”。总量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比重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上市公司达到10个以上。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西藏为什么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20题:
截至2009年11月底,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22.9万户,注册资本5828.6亿元,入库税收26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了389.1万人。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①可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可以活跃市场、缓解就业压力 ③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税收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1题:
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有()
第22题:
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居于主体地位
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
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
第23题: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私营和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