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小明正确操作,得到了实验结论.以下事例:①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②用力压住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字;③旅游鞋鞋底做得凹凸不平.其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有____(填序号).

题目
填空题
小明正确操作,得到了实验结论.以下事例:①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②用力压住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字;③旅游鞋鞋底做得凹凸不平.其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有____(填序号).

相似考题
更多“填空题小明正确操作,得到了实验结论.以下事例:①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②用力压住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字;③旅游鞋鞋底做得凹凸不平.其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有____(填序号).”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医师为评价某新药对流感的治疗效果,共收治了 100 例流感病人,一周后治愈的有 90 例,由此认为该新药对流感疗效显著。针对此实验,正确观点是()

    A.结论正确,因为治愈率达 90%

    B.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作重复试验

    C.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设对照组

    D.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作统计学处理

    E.结论不能肯定,因为实验样本含量较少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幼儿科学探究的正确步骤是( )。

    A.问题—猜测—实验—结论—交流
    B.问题—猜测—实验—交流—结论
    C.交流—问题—猜测—实验—结论
    D.交流—猜测—问题—实验—结论

    答案:A
    解析:
    幼儿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产生疑问或疑惑、猜测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与结论、解释与交流等。

  • 第3题:

    下列操作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A项,向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

  • 第4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阳性”与“反应性”间的区别是:()

    • A、“阳性”是确证实验后结论
    • B、“阳性”是多次筛检试验的结论
    • C、“反应性”是确证实验的结论
    • D、“反应性”是筛检实验的结论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进行实验调查法的单一实验组设计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的操作模式是()

    • A、选择对象
    • B、前测
    • C、实验激发
    • D、后测
    • E、得出实验结论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 A、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 B、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 C、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它锋利些
    • D、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霍桑实验的结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士气;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B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C

    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它锋利些

    D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小明正确操作,验证了实验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

    正确答案: 电流表示数较大的,该支路的灯泡较亮
    解析:
    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由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如果电流表示数较大的支路灯泡较亮,则可以验证实验结论.

  • 第11题:

    填空题
    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正确答案: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①
    解析:
    由甲、乙两图可知,二者的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探究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所以得到的结论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①通过减小压力,从而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应用了该结论,所以正确;
    ②通过减小接触面积,增强压力的作用效果,故错误;
    ③通过增大接融面积,减小了压力的作用效果,故错误.

  • 第12题:

    单选题
    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结论是通过探究过程分析、总结出来的。故选D。

  • 第13题:

    某医师为评价某新药对流感的治疗效果,共收治了100 例流感病人,一周后治愈的有90 例,由此认为该新药对流感疗效显著。针对此实验,正确的观点是()

    A. 结论正确,因为治愈率达90%

    B. 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作重复试验

    C. 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设对照组

    D. 结论不能肯定,因为未作统计学处

    E. 结论不能肯定,因为实验样本含量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幼儿科学探究的正确步骤是()

    A.问题一猜测一实验一结论一交流
    B.问题一猜测一实验一交流一结论
    C.交流一问题一猜测一实验一结论
    D.交流一猜测一问题一实验一结论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在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反应生成Fe2+,滴人KSCN溶液,溶液不为红色,A项错误;向AgI沉淀中滴人饱和KCl溶液,Agl的溶解度更小,因此不会有白色沉淀出现,B项错误:Al箔插入浓HNO3中,无现象,原因是Al箔表面被浓HNO,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稀HNO3会和铝箔反应生成N0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NO2,C项错误;氨水显碱性,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D项正确。

  • 第16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项,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会显红色,所以A错误;B项,AgI沉淀比AgCl更难溶,所以B项错误;C项,Al箔插入稀HNO3+中不会发生钝化,铝会渐渐溶解,所以C项错误;D项,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滴加在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这是因为浓氨水显碱性,所以D正确。@##

  • 第17题:

    成果鉴定的实施过程包括(),具有严格性,哑谜性及资料的完整性。

    • A、实验测试→数据处理→结论推断
    • B、数据处理→实验测试→结论推断
    • C、实验测试→结论推断→数据处理
    • D、数据处理→结论推断→实验测试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实验报告最终总体上的总结是()

    • A、实验讨论
    • B、实验目的
    • C、实验原理
    • D、实验结论
    • E、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 A、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 B、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 C、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 D、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填空题
    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

    正确答案: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或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入射角)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第21题:

    多选题
    “阳性”与“反应性”间的区别是:()
    A

    “阳性”是确证实验后结论

    B

    “阳性”是多次筛检试验的结论

    C

    “反应性”是确证实验的结论

    D

    “反应性”是筛检实验的结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

    正确答案: ①当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u大于∆v,②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高L增大,u+v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以看出,物距始终大于二倍焦距,且物距从60.0厘米到30.0厘米,变化量较大,而像距从12.0厘米到15.0厘米,变化量较小,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大于像距变化量∆v;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u+v)先变小后变大.

  • 第23题:

    填空题
    泰罗铁锹实验的结论是()。

    正确答案: 标准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