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
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
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
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
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第1题:
关于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各测量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
B、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
C、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
D、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
E、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第2题:
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心电图标准是
A.ST段水平型压低≥O.05mV(从J点后0.08秒)
B.ST段上斜型压低≥O.05mV(从J点后0.08秒)
C.ST段弓背向上抬高>O.1 mV(从J点后0.08秒)
D.ST段上斜型压低≥O.1mV(从J点后0.08秒)
E.ST段水平型压低≥O.1mV(从J点后0.08秒)
第3题:
第4题:
关于Holter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正确的是()
A正常心率ST段下移测量点为J点后80ms
B心率>120次/min时ST段下移测量点为J点后50ms
C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5.0min
D心率对ST段变化会产生影响,可用ST/HR比值消除心率影响,ST/HR值≥1.2μV/bpm为异常
E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适用于各类患者
第5题:
J点常用于()
第6题:
ST段是指()
第7题:
典型的缺血型ST段压低的表现是()
第8题:
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
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
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
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
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第9题:
大多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J点和ST段抬高及T波高耸
心率加快后,J点和ST段抬高加重
ST段抬高在Ⅱ、Ⅲ、aVF、V2~V5导联表现明显
主要由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在左心室除极尚未结束前即开始复极引起
第10题:
TP段
J点
QRS起始部水平线
U波终点
Q波起点
第11题:
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
第12题:
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
J点型ST段压低
缓慢上升型下移伴J点压低
快速上升型下移伴J点压低
快速下斜型下移伴J点压低
第13题:
测量ST段偏移量的参考水平应是
A、J点
B、P波起始部
C、QRS波群起始部
D、TP段
E、TU段
第14题:
A、正常心率ST段下移测量点为J点后80 ms
B、心率>120次/min时ST段下移测量点为J点后50 ms
C、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0 mV(1.0 mm),持续≥1.0 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5.0 min
D、心率对ST段变化会产生影响,可用ST/HR比值消除心率影响,ST/HR值≥1.2 μV/bpm为异常
E、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适用于各类患者
第15题:
第16题:
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测量PR段抬高或压低的叁考水平为()
第18题:
目前推荐测量ST段抬高或压低的参考水平为()
第19题:
关于Holter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正确的是()
第20题:
P-Q(P-R)段中点
QRS波群起点
QRS波群终点
J点后60~80ms
T-P段中点
第21题:
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
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
第22题:
ST段抬高在Ⅱ、Ⅲ、aVF、V2~V5导联表现明显
大多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
心率加快后,J点和ST段抬高加重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J点和ST段抬高及T波高耸
主要由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在左心室除极尚未结束前即开始复极引起
第23题:
S波起点至T波起点
S波起点至T波终点
QRS波群起点至T波起点
S波终点至T波终点
J点至T波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