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评估心肌缺血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可预测心律失常事件
检测方法复杂、费用较高,难以普及
联合其他心电监测技术有助于筛查出高危人群
正常值、敏感性、特异性目前尚存在问题
第1题:
关于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QT间期离散度是指不同心动周期的最大和最小QT间期的差别
B、正常人不同导联之间QT间期差异可达50ms
C、正常人Ⅱ导联QT间期最长
D、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QT间期离散度
E、胺碘酮可增加QT间期离散度
第2题:
关于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错误的是
A、某些自身抗体敏感性高
B、一些自身抗体敏感性低
C、某些具有筛选意义而不具诊断价值
D、可以先给ANA做筛查,然后再做其他检测
E、自身抗体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第3题:
关于QT间期离散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同一个心动周期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B、指12导联非同步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离散的程度
C、是判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性指标
D、反映了心房肌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
E、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4题:
使用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心电图可表现为()。
第5题:
关于遗传筛查错误的是()
第6题:
早期肿瘤的发现有较高的灵敏度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高
测定方法的特异性高
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好
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者,可以不用复查
第7题:
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同一个心动周期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指12导联非同步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离散的程度
是判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性指标
反映了心房肌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
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8题: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房室分离现象
有助于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
可准确地测定QT间期离散度
可精确地测量Q波的深度
可准确地测量P波离散度
第9题:
增加筛检的次数
增加筛检人数
选择高危人群
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更仔细的诊断
与其他试验方法联合使用
第10题:
筛查的疾病在被筛查人群有较高发病率
筛查的疾病严重影响健康
筛查的疾病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
筛查的方法应简便、经济、大多数人可以接受
筛查试验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创易行
第11题:
电解质
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药物
自主神经活性
以上都是
第12题:
电解质
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药物
自主神经活性
以上都是
第13题:
以下为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除外
A、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房室分离现象
B、有助于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
C、可准确地测定QT间期离散度
D、可精确地测量Q波的深度
E、可准确地测量P波离散度
第14题:
A、对药物疗效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也是重要的检测方法
B、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C、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D、以都正确上描述
第15题:
第16题:
简述QT离散度的定义及Q-T间期的测量。
第17题:
为了提高某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可采取()。
第18题:
可评估心肌缺血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可预测心律失常事件
检测方法复杂、费用较高,难以普及
联合其他心电监测技术有助于筛查出高危人群
正常值、敏感性、特异性目前尚存在问题
第19题:
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可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
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
LQT3型可选用美西律治疗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上都有QTc间期延长
女性QTc间期平均值比男性长
第20题:
某些自身抗体敏感性高
一些自身抗体敏感性低
某些具有筛选意义而不具诊断价值
可以先给ANA作筛查,然后再做其他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第21题:
包括对成年人、胎儿及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筛查方法应统一
被筛查疾病应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筛查后有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每个孕妇必须筛查
第22题:
可评估心肌缺血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可预测心律失常事件
检测方法复杂、费用较高,难以普及
联合其他心电监测技术有助于筛查出高危人群
正常值、敏感性、特异性目前尚存在问题
第23题:
QT间期离散度是指不同心动周期的最大和最小QT间期的差别
正常人不同导联之间QT间期差异可达50ms
正常人Ⅱ导联QT间期最长
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QT间期离散度
胺碘酮可增加QT间期离散度
第24题:
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同一个心动周期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指12导联非同步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离散的程度
是判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性指标
反映了心房肌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
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