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优化。
B.体现语文资源的优化。
C.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D.语文能力养成过程的优化。
第2题:
A.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B.语文是学习的工具。
C.语文是工作的工具。
D.语文是思想的工具
E.语文是发展的工具。
第3题:
“编码体系”、“图式记录”属于()
第4题:
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第5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第6题:
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7题: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第8题:
课堂语文教育
家庭语文教育
社会语文教育
课外语文教育
第9题:
以学校语文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
以社会语文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
以学校语文教育为主,以社会、家庭、课外语文教育为辅的全方位语文教学活动
以课外第二课堂为主的语文教学活动
第10题:
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最高的语文素养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使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语文课程也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11题:
教师应时刻树立“大语文”观念,与其他学科、生活相结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生活、社会中学习语文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小结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只是学习的很小一部分
第12题:
第13题:
A.语文学习中要运用各种思维形式。
B.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C.重视语文学习过程。
D.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
E.语文学习具有阶段性。
第14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重点是()。
A生活中的语文教育
B社会中的语文教育
C学校中的语文教育
D家庭中的语文教育
第15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
第16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第17题:
伴读、讲述、谈心、游览是()的常见形式。
第18题:
下列属于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有()
第19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好的,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再要求统一答案,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空间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
社会中的语文教育
学校中的语文教育
家庭中的语文教育
第21题:
多读
多记
积累
感悟
运用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自然社会
实际生活
语文材料
人类
第24题: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
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语文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