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证价格=∑修复费用
鉴证价格=∑修复费用-残值
鉴证价格=∑(修复费用+工时费用+其他费用)-残值
鉴证价格=∑(修复费用+配件管理费+工时费用+其他费用)-残值
第1题: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残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综合成新率-残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综合成新率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1-综合成新率)-残值
第2题:
产成品价格鉴证值=产成品实有数量×(合理材料工艺定额×价格鉴证基准日材料单位价格+合理工时定额×单位小时合理工时工资费用)
产成品价格鉴证值=产成品重置成本×在制品完工率
产成品价格鉴证值=产成品重置成本×在制品约当量
产成品价格鉴证值=产成品实际成本×(材料成本比例×材料综合调整系数+工资、费用成本比例×工资、费用综合调整系数)
产成品价格鉴证值=该种在制品实有数量×可接受的不含税的单位市场价格-预计在今后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第3题:
事故车全损或可推定全损
事故车发生部分损失
当事人要求对事故进行修复
事故车车壳发生损坏
第4题: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实体性贬值-残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功能性贬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残值
鉴证价格=车辆重置价格×(1-成新率)-残值
第5题:
10070
10870
11870
12870
第6题:
预付费用可看做是未来取得服务的权利
预付费用等同于待摊费用
预付费用的价格鉴证依据其未来可产生效益的时间
只有那些在价格鉴证日之后仍将发挥作用的预付费用,才是价格鉴证的对象
对价格鉴证基准日前已经支付的预付费用的价格鉴证,应区别其在价格鉴证基准日之前和之后发生效益的情况,分别按零值和预留值(价格鉴证值)进行评定
第7题:
392000
40200
43200
60200
第8题:
40333.33
40333.67
40766.67
41766.67
第9题:
20250
30250
40250
50250
第10题:
修复费用加和法
成本法
市场法
收益法
第11题:
修理为主、更换为辅原则,是指事故车大部分配件修复,小部分配件更换
质量对等原则,是指需更换配件须与原配件在质量和成新率上完全对等
相关性原则,是指与已损坏配件相关的配件均应更换
统一标准原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应遵循统一的配件价格、工时费用和其他费用标准
第12题:
市场法
成本法
修复费用加和法
收益法
观察法
第13题:
事故车辆损失
人身伤害赔偿
交通设施损失
车载货物损失
施救费用
第14题:
13166
13230
13290
13330
第15题:
在不影响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以修复为首选鉴证思路,对于符合更换条件的必须要更换
当需要更换国产配件时,不必区分原厂件与副厂件
对于统一标准原则,虽然很难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修复标准,但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建立统一的配件价格、工时费和其他费用标准
相关性原则要求考虑因对未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拆装而对鉴证结论造成的影响
第16题:
预付费用的价格鉴证要依据其未来可产生效益的时间
预付费用在价格鉴证日之前企业已经支出,但在价格鉴证日之后才能产生效益,因此,这种费用可视为资产
对于待摊费用的价格鉴证,应按其具体价值来确定,避免重复计算
短期投资的价格鉴证,对于公开挂牌交易的有价证券,可按价格鉴证基准日的收盘价计算确定价格鉴证值
第17题:
确定损失项目、数量和修复方法
确定更换零配件价格和工时费用
估算其他费用和残值
确定车辆重置价格和成新率
计算鉴证价格
第18题:
2564.8
2704.8
2804.8
2934.8
第19题:
鉴证价格=∑(材料费用+工时费用)-残值
鉴证价格=∑(材料费用+工时费用+其他费用)
鉴证价格=∑(材料费用+其他费用)-残值
鉴证价格=∑(材料费用+工时费用+其他费用)-残值
第20题:
市场法
成本法
修复费用加和法
收益法
第21题:
统一标准原则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修复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故很难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修复标准,因此这里的统一标准是相对而言的
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建立统一的配件价格、工时费和其他费用标准,以指导车损鉴证工作的开展
统一标准原则是为了指导车损鉴证工作的开展
第22题:
如果配件价格是按当地零售价计算的,计算材料费用时不应再加材料管理费,即:材料费用=配件价格
工时费用参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如无标准可按当地配件的实际平均制造费用计算
其他费用是指在修复过程中,为保证维修能正常进行,对未损坏部件的拆装工时费用及在拆装过程中引起的其他损失
残值是指更换下来的零配件的剩余价值
第23题:
2310.4
2410.4
2510.4
2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