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比较高,难以安装独立避雷针,而改用安装避雷带时,应如何设计?”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当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时,若避雷针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A=10Ω,被保护建筑物的计算高度hx=20m,避雷针至建筑物之间空气中的最小距离为下列哪一项数值? ()
    (A)3.2m (B)3.8m (C)4.0m (D)4.8m


    答案:D
    解析: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2.1-5条式(4.2.1-1)。

  • 第2题:

    建筑物采取的防直击雷的措施,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宜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
    (B)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宜设独立避雷针
    (C)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得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
    (D)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宜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和避雷针的组合


    答案:D
    解析: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1条。

  • 第3题: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安装在建筑物房顶时,如天线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内,不宜另外架设独立的避雷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检查避雷针时,应当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变动时, 应核查有否有设计变更文件。

    • A、避雷针的直径
    • B、避雷针的长度
    • C、避雷针安装的位置
    • D、避雷针安装的高度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比较高,难以安装独立避雷针,而改用安装避雷带时,应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 要点:(1)天面设避雷针、带,(2)用网格5×5平方米,(3)沿建筑物设一闭合接地体,(4)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对称均匀布臵,(5)设均压环。

  • 第6题:

    在一类防雷中为什么在安装的独立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距被保护的建筑物之间距离≥3米。


    正确答案: 为了防止独立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反击。

  • 第7题:

    当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带,网)时,其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敷设成()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正确答案:围绕建筑物;环形;10

  • 第8题:

    在建筑物上可安装()等避雷设施进行防雷。

    • A、避雷针
    • B、避雷带
    • C、避雷器
    • D、避雷网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多选题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A

    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B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C

    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

    D

    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当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带,网)时,其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敷设成()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正确答案: 围绕建筑物,环形,1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检查避雷针时,应当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变动时, 应核查有否有设计变更文件。
    A

    避雷针的直径

    B

    避雷针的长度

    C

    避雷针安装的位置

    D

    避雷针安装的高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于wlan网络工程天线(室外)的安装描述正确的是()
    A

    如在建筑物屋檐下或外墙低矮处时,天线支架必安装避雷针,不必安装天馈防雷器

    B

    天线支架安装位置高于楼顶或在空旷处,必须安装避雷针,避雷针长度符合避雷要求,并作接地

    C

    天线支架应结实牢固,支撑杆要垂直,横担要水平,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方案

    D

    不同的AP的天线禁止背靠背安装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宜采用下列哪些措施? ()
    (A)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
    (B)设独立避雷针
    (C)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
    (D)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和避雷针的组合


    答案:A,C,D
    解析: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4.1条。

  • 第14题:

    符合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程序的是( )。

    A. 均压环安装→避雷带(避雷针、避雷网)安装→接地干线安装
    B. 均压环安装→接地干线安装→避雷带(避雷针、避雷网)安装
    C. 接地干线安装→引下线敷设→均压环安装
    D. 接地体安装→均压环安装→引下线敷设

    答案:C
    解析:
    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
    接地体安装一接地干线安装一引下线敷设一均压环安装一避雷带(避雷针、避雷网)安装。

  • 第15题: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 A、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 B、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 C、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
    • D、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正确答案:A,B,D

  • 第16题:

    农村学校和雷击风险等级较高的村民集中居住区应当安装防雷装置,并列入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计划。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进行指导和检查。()

    • A、避雷针
    • B、防雷装置
    • C、避雷带
    • D、浪涌保护器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较高,难以安装独立避雷针,而改用避雷带时,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 (1)天面设避雷针、带。
    (2)用网格5*5平方米或6*4平方米。
    (3)沿建筑物设一闭合接地体。
    (4)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对称均匀分布置。
    (5)设均压环。

  • 第18题: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一类防雷中安装的独立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与被保护物之间要保持≥3米的距离,是为了防止独立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

    • A、失效
    • B、反击
    • C、冲击
    • D、电击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当勘察新建机房时,对建筑物防雷要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市电进入机房的线路上,不用安装电源防雷装置
    • B、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网或避雷带
    • C、接地体宜采用建筑物本身的金属构件(如墙,柱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这些引下线应进行电气联通,使建筑物内的电位均衡
    • D、突出屋面的物体如烟囱,天线,水塔等,不应在其上部安装架空防雷线或避雷针

    正确答案:A,D

  • 第20题:

    判断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都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较高,难以安装独立避雷针,而改用避雷带时,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 (1)天面设避雷针、带。
    (2)用网格5*5平方米或6*4平方米。
    (3)沿建筑物设一闭合接地体。
    (4)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对称均匀分布置。
    (5)设均压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一类防雷中为什么在安装的独立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距被保护的建筑物之间距离≥3米。

    正确答案: 为了防止独立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反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比较高,难以安装独立避雷针,而改用安装避雷带时,应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 规范P8-9第3.2.4条。要点:(1)天面设避雷针、带,(2)用网格5×5平方米,(3)沿建筑物设一闭合接地体,(4)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对称均匀布置,(5)设均压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在建筑物上可安装()等避雷设施进行防雷。
    A

    避雷针

    B

    避雷带

    C

    避雷器

    D

    避雷网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