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中()是正确的。A 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B 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C 洞径小于5m可基本稳定D 洞径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

题目
单选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中()是正确的。
A

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B

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C

洞径小于5m可基本稳定

D

洞径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中()是正确的。A 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B 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C 洞径小于5m可基本稳定D 洞径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跨度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B.跨度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C.跨度小于5m可基本稳定
    D.跨度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

    答案:C
    解析: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第4.1.1条,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Ⅲ级,根据第E.0.1条自稳能力,C项正确。

  • 第2题:

    以下关于喷锚暗挖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控制要点正确的是( )。
    A、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
    B、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2倍洞径
    C、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D、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2倍洞径
    E、在不稳定岩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暗挖法施工安全措施。参见教材P407。

  • 第3题:

    洞室的围岩应有一定的厚度,洞室围岩最小厚度与洞径大小、岩体完整性及岩石强度有关,设隧洞洞径为B,根据经验,对于软弱岩石无压引水洞,上覆岩体最小厚度一般为( )。

    A.(1.0~1.5)B
    B.(1.5~2.0)B
    C.(2.5~3.0)B
    D.(2.0~3.0)B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中小型岩体边坡工程的岩体自稳能力,可通过以下哪个因素进行评价()

    • A、岩石风化程度
    • B、岩体完整程度
    • C、体基本质量等级
    • D、岩体质量等级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中()是正确的。

    • A、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 B、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 C、洞径小于5m可基本稳定
    • D、洞径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岩体厚度不宜()。

    • A、小于1倍洞径或洞宽
    • B、大于1倍洞径或洞宽
    • C、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 D、大于5倍洞径或洞宽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可应用于以下哪几个方面?()

    • A、估测岩体抗剪强度参数
    • B、估测岩体变形模量和泊松比
    • C、评价地下岩体自稳能力
    • D、评价边坡岩体自稳能力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一般情况下,隧洞进出口洞顶岩体厚度不宜小于1倍洞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某岩体有一组原生层面,间距为1.2m;层面结合差,呈厚层状结构,野外调查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455,修正后的基本指标[BQ]=400;施工过程中在18m跨度的洞室内围岩无自稳能力且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考虑岩体的自稳能力其质量级别应定为()。

    • A、Ⅰ级
    • B、Ⅱ级
    • C、Ⅲ级
    • D、Ⅳ级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岩体有一组原生层面,间距为1.2m;层面结合差,呈厚层状结构,野外调查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455,修正后的基本指标[BQ]=400;施工过程中在18m跨度的洞室内围岩无自稳能力且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据岩体分级标准,该岩体初步定级时其基本质量级别应为()。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按照我国岩体工程质量分级标准,下列哪种情况属于Ⅲ级岩体?()
    A

    跨度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或小塌方

    B

    跨度小于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C

    跨度小于2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无塌方

    D

    跨度小于5m,可基本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岩体厚度不宜(  )。
    A

    小于1倍洞径或洞宽

    B

    大于1倍洞径或洞宽

    C

    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D

    大于5倍洞径或洞宽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一般洞身段围岩厚度较厚,但进、出口则较薄,为增大围岩厚度而将进、出口位置向内移动会增加明挖工作量,延长施工时间。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岩体厚度不宜小于1倍洞径(或洞宽)。

  • 第13题:

    以下关于喷锚暗挖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控制要点正确的是( )。

    A、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
    B、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2倍洞径
    C、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D、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2倍洞径
    E、在不稳定岩土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

    答案:A,C,E
    解析:
    2020/2019教材P446
    (二)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1)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在不稳定岩土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工序。(2)钢筋格栅拱架就位后,必须支撑稳固,及时按设计要求焊(栓)连接成稳定整体。(3)初期支护应预埋注浆管,结构完成后,及时注浆加固,填充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 第14题:

    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岩体厚度不宜( )。

    A.小于1倍洞径或洞宽
    B.大于1倍洞径或洞宽
    C.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D.大于5倍洞径或洞宽

    答案:A
    解析:
    一般洞身段围岩厚度较厚,但进、出口则较薄,为增大围岩厚度而将进、出口位置向内移动会增加明挖工作量,延长施工时间。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岩体厚度不宜小于l倍洞径(或洞宽)。

  • 第15题:

    洞挖工作面前方的岩体,一般情况下()扰动。

    • A、不会;
    • B、三倍洞径范围内受;
    • C、两倍洞径范围内受;
    • D、五倍洞径范围内受。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以下关于喷锚暗挖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控制要点正确的是()。

    • A、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
    • B、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2倍洞径
    • C、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 D、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2倍洞径
    • E、在不稳定岩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

    正确答案:A,C,E

  • 第17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的BQ指标约为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下列()项评价是正确的。()

    • A、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 B、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 C、洞径>5m,一般无自稳定能力
    • D、洞径<5m,可基本稳定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洞挖工作面前方两倍洞径的岩体都会受到扰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地下硐室开挖时,其围岩自稳能力可通过以下哪个因素进行评价()

    • A、岩石风化程度
    • B、岩体完整程度
    • C、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 D、岩体质量等级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某岩体有一组原生层面,间距为1.2m;层面结合差,呈厚层状结构,野外调查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455,修正后的基本指标[BQ]=400;施工过程中在18m跨度的洞室内围岩无自稳能力且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据岩体分级标准,该岩体初步定级时其基本质量级别应为()。

    • A、Ⅰ级
    • B、Ⅱ级
    • C、Ⅲ级
    • D、Ⅳ级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约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下列对自稳能力的评价中()是正确的。
    A

    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B

    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C

    洞径小于5m可基本稳定

    D

    洞径大于5m,一般无自稳能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岩体有一组原生层面,间距为1.2m;层面结合差,呈厚层状结构,野外调查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455,修正后的基本指标[BQ]=400;施工过程中在18m跨度的洞室内围岩无自稳能力且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考虑岩体的自稳能力其质量级别应定为()。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喷锚暗挖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控制要点正确的是()。
    A

    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

    B

    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2倍洞径

    C

    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D

    初期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填充注浆,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2倍洞径

    E

    在不稳定岩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某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岩体的BQ指标约为400,作为地下工程的围岩,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下列()项评价是正确的。()
    A

    洞径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

    B

    洞径5~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C

    洞径>5m,一般无自稳定能力

    D

    洞径<5m,可基本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