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供配电系统中,电缆在托盘上可无间距敷设,其总面积不应大于托盘总面积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当设计无要求时,全塑型电力电缆垂直敷设敷设,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 )m。

    A.0.5
    B.1.0
    C.1.5
    D.2.0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起重机上固定电缆的敷设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倍,电缆移动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倍,固定电缆支持点距离不应大于1m。


    正确答案:5、8

  • 第3题:

    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在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护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5%,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低压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支架间距离不应大于()

    • A、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08m
    • B、垂直敷设电力电缆为15m
    • C、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15m
    • D、垂直敷设电力电缆为30m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电梯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40%导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60%。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对于电气装置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
    • B、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60%
    • C、导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60%
    • D、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2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
    • E、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5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供配电系统中,电缆在托盘上可无间距敷设,其总面积不应大于托盘总面积的()。

    • A、50%
    • B、40%
    • C、30%
    • D、25%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正确答案:等电位接地网、分类、分层

  • 第10题:

    电缆在桥架托盘上敷设时,应避免() 

    • A、接头
    • B、分支
    • C、转弯
    • D、交叉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判断题
    电梯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40%导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60%。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于电气装置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线、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

    B

    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60%

    C

    导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60%

    D

    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2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

    E

    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5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30根电缆在电缆托盘中无间距叠置三层并列敷设时,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为下列哪一项数值? ()
    (A)0.45 (B)0.50
    (C)0.55 (D)0.60


    答案:B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附录D表D.0.6。

  • 第14题:

    金属线槽布线注意的问题有()

    • A、同一路径无防干扰要求的几个配电回路可敷设在同一金属线槽内,应急配电线路与正常配电线路应分槽敷设。
    • B、金属线槽布线不得在穿越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连接。
    • C、同一线槽内强电电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内截面的2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控制、信号或与其相类似的线路、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50%,电线或电缆根数不限。
    • D、与弱电应分槽敷设。弱电中的不同系统宜分槽敷设。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全淹没干粉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开口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面积的15%。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当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同属一个电缆管理系统和同一路由时,下面关于其布线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缆布线系统的全部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等电位连接。
    • B、由分线箱引出的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从分线箱起的20m内应采取隔离措施。
    • C、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多层走线槽盒。
    • D、强、弱电线路宜分层布设。
    • E、由分线箱引出的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可保持两线缆之间有大于30mm的间距,或在槽盒中加金属板隔开。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控制电缆不应大于()。


    正确答案:40%;50%

  • 第18题: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在托盘型走线架上可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总截面积与托盘内截断面积的比值,电力电缆不应大于(),控制电缆不应大于()。

    • A、40%,40%
    • B、40%,50%
    • C、50%,40%
    • D、50%,50%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电缆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下列()规定?

    • A、电缆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防爆门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敷设在热力设备和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 B、电缆敷设区域环境温度对电缆的影响应满足正常使用时电缆导体的温度不应高于其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控制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平行敷设时电缆与热力管道保温应大于500mm、交叉敷设应大于250mm,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相互间距应大于100mm
    • C、电缆路径未设计时可以随意敷设
    • D、电缆不应在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设和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阀门或接口的下方通过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某工程电缆沟敷设电缆,施工过程状况应符合要求。电缆支架间距不应()。

    • A、小于1m
    • B、大于1m
    • C、小于1.5m
    • D、大于1.5m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电缆与测量管路成排上下层敷设时,其层间距应大于100mm。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工程电缆沟敷设电缆,施工过程状况应符合要求。电缆支架间距不应()。
    A

    小于1m

    B

    大于1m

    C

    小于1.5m

    D

    大于1.5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当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同属一个电缆管理系统和同一路由时,下面关于其布线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缆布线系统的全部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等电位连接。

    B

    由分线箱引出的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从分线箱起的20m内应采取隔离措施。

    C

    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多层走线槽盒。

    D

    强、弱电线路宜分层布设。

    E

    由分线箱引出的信息技术电缆与供配电电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可保持两线缆之间有大于30mm的间距,或在槽盒中加金属板隔开。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