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试述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临床、肌电图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临床检查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依据;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进行性扩散或扩展到其他部位,同时排除有能解析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疾病的电生理依据或有能解释临床体征和生理特点的其他疾病的神经影像学依据。上述为下列疾病的诊断依据的是()

    • A、脊髓空洞症
    • B、颈椎病性脊髓病
    • C、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 D、脊肌萎缩症
    • E、肌萎缩侧索硬化

    正确答案:E

  • 第2题: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何不同?


    正确答案:锥体束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出现肢体瘫痪。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所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分别损伤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出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后期可因废用而萎缩),出现病理反射,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出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 第3题:

    试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区别。


    正确答案:一、上运动N元损伤(核上瘫):
    1.痉挛性瘫痪(硬瘫)
    2.肌张力增高
    3.肌萎缩不明显
    4.病理反射阳性
    5.深反射亢进
    6.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下运动N元损伤(核下瘫):
    1.弛缓性瘫痪(软瘫)
    2.肌张力降低
    3.肌萎缩明显
    4.病理反射阴性
    5.深反射消失
    6.浅反射消失

  • 第4题: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最显著的特征为()

    • A、仅累及运动神经元
    • B、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并存
    • C、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 D、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 E、萎缩肌群出现粗大的肌束颤动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单选题
    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对缺血、缺氧性损害耐受性最高的部位是()
    A

    纹状体

    B

    小脑PukinJe细胞

    C

    脑干运动神经核

    D

    大脑皮质神经元

    E

    海马神经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上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及损害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大脑皮层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锥体束,即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表现为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萎缩不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脊髓不同节段横贯性损害的瘫痪特点?

    正确答案: ①高颈髓(C1-4):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C3-5节段损害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副神经核受累可见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缩;②颈膨大(C5~T2):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C8~T1侧角受损可见同侧Horner征;③胸髓(T2~T12):双下肢中枢性瘫,T7~T 12损害出现相应节段腹壁反射消失;④腰膨大(L1~S2):双下肢周围性瘫,L2-4损害膝反射消失,S1-2踝反射消失;⑤脊髓圆锥(S3-5,尾节):无下肢瘫,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和真性尿失禁。):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C3-5节段损害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副神经核受累可见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缩;②颈膨大(C5~T2):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C8~T1侧角受损可见同侧Horner征;③胸髓(T2~T12):双下肢中枢性瘫,T7~T 12损害出现相应节段腹壁反射消失;④腰膨大(L1~S2):双下肢周围性瘫,L2-4损害膝反射消失,S1-2踝反射消失;⑤脊髓圆锥(S3-5,尾节):无下肢瘫,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和真性尿失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面那个不是痉挛的特点()
    A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B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C

    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

    D

    时间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

    E

    伴随腱反射亢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肌束震颤可能的常见损害部位在()。
    A

    上运动神经元

    B

    肌肉

    C

    神经肌肉接头

    D

    下运动神经元

    E

    锥体外系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最显著的特征为()
    A

    仅累及运动神经元

    B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并存

    C

    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D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E

    萎缩肌群出现粗大的肌束颤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1.躯干或肢体某部位长期疼痛,但无明显外伤史。
    2.特定部位有一压痛点或包块,常伴有某种特殊的体征。
    3.局部炎症不明显。
    4.近期有与疼痛部位相关的过度活动史。
    5.部分病人有可能产生慢性损伤的职业、工种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

    • A、上运动神经元
    • B、下运动神经元
    • C、神经肌肉接头
    • D、肌肉
    • E、锥体外系统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导致病变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其损害部位是()

    • A、前角损害
    • B、前索损害
    • C、后角损害
    • D、侧索损害
    • E、后索损害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对缺血、缺氧性损害耐受性最高的部位是()

    • A、纹状体
    • B、小脑PukinJe细胞
    • C、脑干运动神经核
    • D、大脑皮质神经元
    • E、海马神经元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肌束震颤可能的常见损害部位在()

    • A、上运动神经元
    • B、肌肉
    • C、神经肌肉接头
    • D、下运动神经元
    • E、锥体外系统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性、质量特点

    正确答案: 1.外观质量: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又薄变厚,叶片颜色由浅变深,叶片结构由疏松至紧密,叶脉由细变粗,叶尖由纯变尖。
    2.内在质量:部分由下至上,香气质量提高,烟气浓度,劲头,刺激性变大,杂气减少。
    3.化学成分:部分由下至上,总氮挥发酸,酚类物质含量增加总灰分减少,总糖,还原糖,石油醚提取物中部含量最高。
    4.物理特性:部位由下至上,厚度,叶质量,阴燃时间增加,含梗率,填充力,燃烧速率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结合病理损害的特点试述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Friedreich共济失调病理主要为脊髓变性,尤以胸段为主,所以首发症状以下肢为主。
    脊髓中后索和脊髓小脑束变性产生双下肢的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步态蹒跚,左右摇晃,易于跌倒。早期体征中有双下肢肌张力低、跟膝胫试验和闭目难立征阳性、下肢振动觉和关节位置觉减退。后期皮质脊髓束变性,出现双下肢无力、Babinski征阳性,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的脊髓检查发现脊髓变细、萎缩,小脑、脑干萎缩不明显。后期脊髓颈段也萎缩,出现双上肢共济失调、取物不准等表现。
    脑干和小脑受累很轻,一般在后期和晚期才出现其损害的临床表现,如构音困难、明显眼震、25%有视神经萎缩。
    本病心脏有病理变化,所以85%有心律紊乱,心脏杂音,心肌肥厚而扩大。本病有骨骼损害,出现弓形足和脊柱畸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临床、肌电图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临床检查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依据;症状或体征在个部位内进行性扩散或扩展到其他部位,同时排除有能解析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疾病的电生理依据或有能解释临床体征和生理特点的其他疾病的神经影像学依据。上述为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依据?()
    A

    脊肌萎缩症

    B

    脊髓空洞症

    C

    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D

    颈椎病性脊髓病

    E

    肌萎缩侧索硬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瘫痪肌肉张力增高;②腱反射亢进;③浅反射消失;④出现“疗理反射”;⑤瘫痪肌无萎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
    A

    上运动神经元

    B

    下运动神经元

    C

    神经肌肉接头

    D

    肌肉

    E

    锥体外系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神经元又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膜上有受体,可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2、胞体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内有尼氏体(嗜染质)和神经元纤维。尼氏体嗜碱性,电镜下由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组成,其作用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在银染标本中为棕黑色细丝,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
    3、树突内含尼氏体、神经元纤维等。功能一般为感受刺激,传向胞体。
    4、轴突粗细一致,末端为终末分支。胞质(轴质)中无尼氏体。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到其它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