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症肌无力如何诊断?”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重症肌无力有诊断意义的是


    正确答案:B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有诊断意义。

  • 第2题:

    静脉注射能够迅速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有助于诊断重症肌无力().

    • A、依酚氯铵
    • B、阿托品
    • C、糖皮质激素
    • D、免疫抑制剂
    • E、溴吡斯的明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患儿女性。起病后表现为进食困难、声音微弱、呛咳,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其类型是()

    • A、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 B、延髓型重症肌无力
    • C、重症肌无力危象
    • D、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
    • E、重症肌无力反拗性危象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如何区别单纯性眼睑下垂和重症肌无力所导致的眼睑下垂。


    正确答案: 上睑下垂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正常眼向前注视时,上睑缘约位于上方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上睑下垂眼向前注视时,上睑缘的位置异常降低。轻者不遮盖瞳孔,但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则影响视功能。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为单侧,但两侧不一定对称,有时为单侧。常伴有眼球上转运动障碍。症状较明显者眼睑皮肤平滑,薄且无皱纹。如瞳孔被眼睑遮盖,患者为克服视力障碍,额肌紧缩,形成较深的横行皮肤皱纹,牵拉眉毛向上呈弓形凸起,以此提高上睑缘位置;或仰头视物。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损害横纹肌。多发生在20~40岁,女性多见,也见于幼儿和小儿。90%病例有眼外肌受累。80%~90%的成人患者以眼睑下垂,复视为首发症状。可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晨起及睡眠后减轻,午后及疲劳后加重。可累及一眼的某些肌,而另一眼累及其他肌。严重者眼球固定不能。诊断主要依据:①受累肌的无力表现具有晨轻,下午或傍晚重,休息后可以恢复,劳动后加重的特点。②作受累肌的反复运动,如闭眼,睁眼,可出现暂时性瘫痪。③对可疑病例可肌注新斯的明O.5~1.0mg,15~30分钟后症状明显缓解。④胸透或胸片了解胸腺情况。

  • 第5题:

    重症肌无力的Osseman临床分型如何?


    正确答案:可分为5型:
    Ⅰ型:眼肌型,仅眼肌受累。
    ⅡA型:轻度全身型,可合并眼肌受累。
    ⅡB型:中度全身型,可伴有眼肌受累,通常有轻度延髓肌受累。
    Ⅲ型:急性重症全身型,进展迅速,在数周至数月达到高峰,伴严重的延髓受累,呼吸肌麻痹,常常需做气管切开,需借助于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Ⅳ型:晚期重症全身型,由Ⅰ型,ⅡA和ⅡB型逐渐发展,伴严重的延髓受累,呼吸麻痹。

  • 第6题:

    问答题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试验和辅助检查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①胸腺CT、MRI或X线断层扫描检查:主要是了解有否胸腺增生、肥大或肿瘤;
    ③ 劳试验可见受累肌重复活动后肌无力明显加重;
    ③新斯的明试验;肌注20分钟后肌力改善,用于肢体肌评估;腾喜龙试验:静注30秒内肌力改善,持续数分钟;
    ④80%以上重症肌无力病例的血清中AchR抗体浓度明显升高,但眼肌型病例的AchR抗体升高不明显,且抗体滴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
    ⑤典型改变为低频(2~5Hz)和高频(>10Hz)重复刺激尺神经、面神经和副神经等运动神经时,若出现动作电位波幅的递减,且低频剌激递减程度在10%~15%以上,高频剌激递减程度在30%以上,则为阳性,即可支持本病的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患者,女,25岁,左上睑下垂2年,全身无力、复视1年,晨轻暮重。查见:左眼裂较对侧小,左眼外展受限,瞳孔光反射正常,四肢肌力Ⅳ级,病理征阴性。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效。考虑最可能的诊断为()
    A

    重症肌无力Ⅰ型

    B

    重症肌无力ⅡA型

    C

    重症肌无力ⅡB型

    D

    重症肌无力Ⅳ型

    E

    Lambert-Eaton综合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以下诊断最准确的是(  )。
    A

    重症肌无力中度全身型

    B

    重症肌无力合并危象

    C

    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肺感染

    D

    重症肌无力轻度全身型

    E

    重症肌无力轻度全身型合并肺感染


    正确答案: E
    解析:
    重症肌无力可分为4型:①Ⅰ型(眼肌型),以眼外肌受累为主。②ⅡA型(轻度全身型),从眼外肌开始逐渐波及四肢及延髓支配的肌群,呼吸肌不受累。③ⅡB型(中度全身型),受累肌群同ⅡA型,但症状较ⅡA型重。呼吸肌不受累。④Ⅲ型(重症激进型),病史进展迅速,常于半年内达高峰。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肌瘫痪),死亡率高。

  • 第9题:

    单选题
    静脉注射能够迅速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有助于诊断重症肌无力().
    A

    依酚氯铵

    B

    阿托品

    C

    糖皮质激素

    D

    免疫抑制剂

    E

    溴吡斯的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如何鉴别肉毒杆菌中毒与重症肌无力。


    正确答案: 肉毒杆菌中毒有明确的流行病史,其毒素作用在突触前膜,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出现骨骼肌瘫痪。用新斯的明或依酚氯铵后临床症状可改善。应及时给予盐酸胍治疗,静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 第11题:

    诊断癫痫需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 A、癔症
    • B、面神经炎
    • C、脑血栓
    • D、重症肌无力
    • E、痴呆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哪些检查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断?


    正确答案: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是:①疲劳试验;②血清中AChR-Ab;③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④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药物试验。

  • 第13题:

    如何诊断重症肌无力?


    正确答案:(1)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表现为劳累后加重,休息和减轻,晨轻暮重;(2)疲劳试验阳性:即肌肉重复收缩后无力症状明显加重;(3)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检查:常规检查分别用低频(2~3Hz和5Hz)和高频(10Hz以上)重复刺激尺神经、腋神经或面神经,如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为阳性。约80%重症肌无力患者于低频刺激时出现阳性反应。(4)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1~2mg肌内注射,20min后肌力改善为阳性,可持续2小时。(5)高滴度抗乙酰胆碱抗体支持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但正常滴度不能排除诊断。其特异性可达99%以上,敏感性为88%。

  • 第14题:

    单选题
    患儿女性。起病后表现为进食困难、声音微弱、呛咳,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其类型是()
    A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B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

    C

    重症肌无力危象

    D

    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

    E

    重症肌无力反拗性危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如何诊断重症肌无力?

    正确答案: (1)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表现为劳累后加重,休息和减轻,晨轻暮重;(2)疲劳试验阳性:即肌肉重复收缩后无力症状明显加重;(3)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检查:常规检查分别用低频(2~3Hz和5Hz)和高频(10Hz以上)重复刺激尺神经、腋神经或面神经,如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为阳性。约80%重症肌无力患者于低频刺激时出现阳性反应。(4)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1~2mg肌内注射,20min后肌力改善为阳性,可持续2小时。(5)高滴度抗乙酰胆碱抗体支持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但正常滴度不能排除诊断。其特异性可达99%以上,敏感性为88%。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哪些检查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断?

    正确答案: 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是:①疲劳试验;②血清中AChR-Ab;③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④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药物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如何鉴别肉毒杆菌中毒与重症肌无力。

    正确答案: 肉毒杆菌中毒有明确的流行病史,其毒素作用在突触前膜,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出现骨骼肌瘫痪。用新斯的明或依酚氯铵后临床症状可改善。应及时给予盐酸胍治疗,静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如何诊断二期梅毒?如何诊断潜伏梅毒?

    正确答案: 二期梅毒的诊断依据:①不洁性交史,②病程在2年内,③特征性皮肤损害,④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潜伏梅毒的诊断:根据有梅毒感染史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而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即可诊断;梅毒感染2年内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者为晚期潜伏梅毒。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