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改善混凝土的延性没有作用。()
第2题:
第3题:
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A对
B错
第4题:
《混凝土规范》7.1.4条的注指出,"当截面受拉区配置有不同种类或不同预应力值的钢筋时,受弯构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分别计算,并取其较小者",应如何理解?
第5题: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否相同?
第6题:
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底板危险截面的弯矩如何确定?
第7题: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的平截面假定,其主要作用是()。
第8题:
仅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as′为受压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压面边缘的距离)
仅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
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且钢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且钢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第9题:
第10题:
确定界限破坏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确定截面破坏时钢筋的应力
确定截面破坏时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高度
确定截面破坏时混凝土的压应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对《混凝土规范》的A.2.1条,有两个疑问;(1)"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指的是怎样的一种截面?(2)该条第1款中涉及的受压区高度χ,应该如何确定?
第16题:
《混凝土规范》7.3.4条第2款规定: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受压区的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7.2.1-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7.2.5)中的M以Ne’s代替,此处,e’s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在计算中应计入偏心距增大系数,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7.3.4-4)确定。我对此的疑问是,如何保证此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能达到fy?不满足公式(7.2.1-4)时,只说明这时的压力N非常的小,这时候受拉区钢筋的应力σzs很可能达不到^,如果在7.2.5把σs按fy取,结果应该是偏不安全的。
第17题:
下面()项不是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力第Ⅰ阶段的特点。
第18题: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有效高度H。的取值依据是()
第19题:
截面受压区混凝土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
截面受拉区混凝土应力沿截面高度近似均匀分布
受拉钢筋应力很小,远未达其屈服强度
受压区高度约为截面高度的1/3
第20题:
第21题:
平截面假设及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平截面假设和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屈服
平截面假设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仅平截面假设
第22题:
第23题:
仅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as′为受压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压面边缘的距离)
仅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
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且钢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需截面受压区高度≤2as′,且钢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