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肾病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低血糖
周围神经病变
第1题:
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转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患者的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A.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B.糖尿病肾病
C.周围神经病变
D.低血糖
E.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2题:
假设确诊该患者为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不妥的是
A.胰岛素应存放于冰箱冷藏室内
B.于饭后30分钟皮下注射
C.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D.注射量依病情而定
E.注射胰岛素应防止低血糖昏迷
第3题:
患者男,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呼吸深快,多饮、多尿2周,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部疼痛1d”来诊。查体:T39℃。考虑患者最可能发生(提示护理体检发现该患者呈昏睡状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A、急性脑膜炎
B、急性胃肠炎
C、低血糖
D、上呼吸道感染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F、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护士为患者留取标本送检,其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尿糖强阳性
B、尿酮体强阳性
C、血糖显著升高
D、白细胞总数升高
E、C肽水平升高
F、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此时抢救的最关键措施包括A、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B、大量补液
C、留取24h尿,尿蛋白定量测定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E、积极控制感染
F、低流量吸氧
在输液和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观察尿糖、血糖、血酮体情况应A、每1~2h留标本
B、每3~4h留标本
C、每30min留标本
D、根据尿量留标本
E、根据补液量留标本
F、根据血压留标本
此时尤其注意监测(提示经积极救治,患者清醒,血糖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增加。)A、尿糖,尿酮体
B、血钾
C、血糖,血酮体
D、血氯水平
E、血pH值
F、血氧分压
根据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提示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逐渐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3个月以来,双足趾经常感到针刺样刺痛。)A、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B、低血糖
C、糖尿病肾病
D、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E、周围神经病
F、下肢静脉曲张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每日温水洗脚
B、每日检查足部
C、修剪趾甲宜短,以利于清洁
D、鞋要舒适、宽松
E、袜子柔软透气
F、皮肤干燥,清洁后可涂羊毛脂
第4题:
患者女,65岁。因患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错误的是
A、用1ml注射器抽吸
B、进针角度不超过45°
C、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D、胰岛素不宜冷冻
E、皮下注射时90°进针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感觉减退,呈袜子样分布2年”来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诊断:多发性神经病。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第8题:
患者,男,40岁,糖尿病肾病。餐前患者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下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第9题: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
第10题:
抗感染
激素治疗
控制糖尿病
禁酒
戒烟
第11题:
多于中年以上起病,男女无明显差异
呈亚急性或慢性临床过程,病情渐进性发展
多数患者在神经症状出现之前有贫血表现
最早症状为足趾和手指末端出现刺痛、麻木和烧灼感等感觉异常
这种感觉异常为持续性及对称性,可有手套样、袜套样感觉减退
第12题:
胰岛素吸收不良
胰岛素过敏反应
局部形成硬结
发生注射疼痛
脂肪萎缩
第13题:
患者,女,55岁。已闭经,体态肥胖,近年来,出现不明原因全身无力,易疲劳;查血压17.2/12.0 kPa,心肺无异常,饭后尿糖(+),空腹尿糖(-),疑糖尿病。
对确诊该患者有无糖尿病最有价值的是A.尿糖定性试验
B.尿糖定量试验
C.测空腹血糖
D.葡萄糖耐量试验
E.测随机血糖
假设确诊该患者为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不妥的是A.胰岛素应存放于冰箱冷藏室内
B.于饭后30分钟皮下注射
C.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D.注射量依病情而定
E.注射胰岛素应防止低血糖昏迷
假如该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以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悸、出汗等表现,应考虑A.低血糖
B.高血糖
C.低血压
D.高血压
E.脑水肿
对该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错误的是A.按时测量体重
B.注意个人卫生
C.定量、定时进餐
D.不宜体力劳动
E.防止外伤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14题:
女性,69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10年,一直服用格列齐特治疗,近来双侧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样疼痛。测FPG为12.5mmol/L,尿微量蛋白正常。可以诊断为( )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B、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C、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D、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E、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
为进一步治疗患者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有关胰岛素应用不正确的是( )A、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B、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制剂时,发生低血糖危险增加
C、胰岛素可冰冻保存
D、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视力模糊,为晶状体屈光改变,可自然恢复
E、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皮下脂肪萎缩
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早晨空腹血糖仍高,原因不包括( )A、Somogyi效应
B、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C、黎明现象
D、胰岛素过期
E、脂代谢紊乱
第15题:
患者,女性,48岁,患1型糖尿病30年,因感冒、体温39℃、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痛而入院。护理体检发现该患者呈嗜睡状态,呼吸加深加快,皮肤干燥。考虑患者最可能发生A、急性脑炎
B、急性肠炎
C、急性胃炎
D、低血糖
E、酮症酸中毒
护士为该患者留取血、尿标本送检,其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尿糖强阳性
B、尿酮体强阳性
C、血糖显著升高
D、白细胞总数升高
E、C肽水平升高
此时抢救的最关键措施不包括A、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
B、补液
C、留取24小时尿,监测微量白蛋白水平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E、积极控制感染
经积极救治,患者清醒,血糖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增加。此时应尤其注意监测A、血钠水平
B、血钾水平
C、血氯水平
D、血pH值
E、血氧分压
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过渡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双足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病人的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A、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B、糖尿病肾病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低血糖
E、周围神经病变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病人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每日温水洗脚
B、每日检查足部
C、修剪趾甲宜短,以利于清洁
D、鞋要舒适宽松
E、袜子柔软透气
第16题:
患者,女性,48岁,患1型糖尿病30年,因感冒、体温达39℃、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痛而入院。此时抢救的最关键措施不包括A、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
B、补液
C、留取24小时尿,监测微量白蛋白水平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E、积极控制感染
经积极救治,患者清醒,血糖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增加。此时应尤其注意监测A、血钠水平
B、血钾水平
C、血氯水平
D、血pH值
E、血氧分压
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病人的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A、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B、糖尿病肾病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低血糖
E、周围神经病变
第17题:
第18题:
患者,女性,48岁,患1型糖尿病30年,因感冒、体温达39℃、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痛而入院。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病人的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第19题:
患者男,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呼吸深快,多饮、多尿2周,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部疼痛1d”来诊。查体:T39℃。根据病史,应考虑患者出现了(提示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逐渐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主诉近3个月以来,双足趾经常感到针刺样刺痛。)()
第20题:
女性,69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10年,一直服用格列齐特治疗,近来双侧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样疼痛。测FPG为12.5mmol/L,尿微量蛋白正常。为进一步治疗患者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有关胰岛素应用不正确的是()
第21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肾病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低血糖
周围神经病变
第22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低血糖
糖尿病肾病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周围神经病
下肢静脉曲张
第23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肾病
周围神经病变
低血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